決定產品的三個決定性因素流動性、風險、收益
敲黑板,名詞解釋在這里。
(資料圖)
整篇文章的基礎。
流動性
舉例:
通俗的解釋為變現快。流動性越好,收益越低。流動性越差,收益越高。
活期存款,隨存隨取,利率就只有0.35%,鎖定1年不動就有1.5%,鎖定3年不動就有2.75%。
2安全性
通俗的解釋為本金安全。
舉例:
參照圖1和圖2的同樣是半年的封閉期。銀行的定存利率為1.3%,而銀行理財則為4.45%-4.55%。中間為何有3%的息差,原因一目了然,銀行理財在你購買的時候會提醒你該產品屬于非保本類。3%就是補給你的風險補償。
收益
同樣的起始本金,所能產生的更多收入。
我們可以根據以上的3個特性,來解析一下各種金融工具
A、流動性好+安全性高
典型代表工具貨幣基金,他的投資方向和主要收益主要是現銀行存款、中央銀行票據、同業存單;剩余期限在397天以內(含397天)的債券、非金融企業債務融資工具、資產支持證券;所以安全系數高,同時,他又持有部分現金類資產,所以可以支持隨時買入贖出。所以是一款流動性好+安全性高的金融工具。
不足的一點是年化收益與其他金融產品相比較低,現行的年化收益為3%。以1萬為例,存1年收益300元。代表產品余額寶。隨時可以買入贖出。
B、流動性好+收益高
典型代表工具股票,滬深3000多只股票,除了ST以外,每天最高收益可達10%。ST則每天漲停可達5%。如果要變現也非常的簡單,在證券賬戶中現價賣出就可以。第二個工作日就可以銀證轉出到你的銀行卡。
不足的一點是風險高。雖然有上漲10%的收益,但是每天虧損的幅度也在10%,ST跌停為5%。
C、安全性高+收益高
典型代表工具保險。經常可以看到代理人告訴你,每年交10萬交5年,等孩子老的時候可以給孫子留下幾千萬甚至1個多億。這里運用了復利的原理。不足之處是流動性(變現能力)差。這筆錢要鎖在那里幾十年不能動。
可是寶寶就是想人心不足蛇吞象,怎么辦?
其實不上天也有辦法,那就是【配置】
滿足你安全、流動性好、收益可觀!
各個板塊都配一些金融工具,去平衡收益、風險和流動性。根據標準普爾家庭配置現象圖的配置1234法則。以20萬為例。
10%要花的錢
3-6個月的生活費,可以配置在以余額寶為代表的貨幣基金等現金類資產中。以平均年化4%計算。
20萬*10%*4%=800元
20%保命的錢
專款專用,防止家庭突發大額開支。利用保險做杠桿使用,4萬變身100萬的保障。避免因為特殊情況出現的時候,需要去動用接下來博取收益的錢或者養老的錢,甚至需要變賣其他不動產,影響生活品質。
20萬*20%=4萬,獲得100萬保障
30%生錢的錢
股票、基金、股權等。但是要注意投資≠理財。看得見收益就看得見風險。按上證指數去復盤算收益。從1991年的100點開始到現在2017年的3300點。我們可以平滑收益為每年15%。
20萬*30%*15%=9000元
40%保本的錢
養老金、子女教育金等,債券、信托、債券、信托、分紅險,實現本金安全、收益穩定、持續成長。我們以保單6%的回報來測算。
20萬*40%*6%=4800元
經過配置,我們可以獲得800+9000+4800=14600的收益。同時享有100萬的保障額度。相當于總資金5倍的保障杠桿。
當然,以上是一個大致的分配方向。具體落地可以根據自己的生命周期,希望獲得的收益,能承擔的風險承擔咨詢身邊的專業人士。也可以關注公眾號。不要盲目進入金融市場。這樣就可以在風險、流動性、收益三者之間做一個平衡。
最后,還是提一句,如果有人給你推薦的金融產品流動性高(變現快)收益高又安全,以上特性全中,你就要想下你是長的比較美還是人比較帥或者爸爸是李剛。否則,為什么這種好事能輪得到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