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該模式的核心實踐載體,珠海新青工業污水處理廠不僅成功入選《“十四五” 生態環境創新工程案例匯編》,更針對性破解了PCB 行業多年未決的廢水治理難題 —— 在 PCB 企業密集的新青科技工業園,一場 “以環保創新賦能產業高質量發展” 的變革正加速推進。
新青科技工業園作為珠海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已形成以電子終端、電子線路板、電纜產品為核心的電子信息產業集群,集聚了偉創力、超毅實業、運泰利等龍頭企業。但產業蓬勃發展的背后,PCB 企業廢水含有的重金屬、復雜有機物等成分,始終面臨 “治理成本高、環境風險大” 的困境。此前,園區企業執行統一排放標準,需自建高成本污水處理設施,既加重企業經營負擔,也增加了生態環境部門的監管難度。
為打破這一僵局,珠海以政策為抓手搭建制度框架:自《珠海市生態環境局 “經濟高質量發展、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 協同體系二十條措施》出臺后,斗門分局《斗門區工業污水處理收費機制的指導意見(試行)》,創新建立 “一企一價” 按效付費機制 —— 將污水處理服務費與污染物處理效果直接掛鉤,既保障污水處理廠合理收益,又切實減輕企業負擔。
作為首家簽約企業,致能電子的收益極具代表性:通過 “協商排放” 模式,企業不僅節省約30%環保治理成本,更大幅降低超標違法風險,真正實現 “輕裝上陣”。這一成效的背后,是模式對 “治污責任、監管重心、運營效能” 的重構。
珠海市生態環境局斗門分局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從三方面深化 “協商排放” 模式:通過專項專班一線調研與 “高效服務模式”,推動更多符合條件的企業納入體系;緊盯排污許可證動態管理,從嚴執法監管納管企業與污水處理廠,壓實 “按證排污” 主體責任;錨定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目標,以優質服務助力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為循環經濟、綠色招商奠定基礎。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