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一定要從上面澆水,因為綠蘿柱比較高,中間的棕柱不易吸水,會影響藤葉攀援,不利于植物生長。”大棚里,穆薩·喀迪爾一邊矯正綠蘿柱的位置,一邊向買家講解種植的注意事項。
今年34歲的穆薩·喀迪爾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喀什地區岳普湖縣尤庫日提埂村的一名村民,也是百葉蔬菜專業合作社的經營者。他皮膚黝黑,樸實勤勞、敢拼敢干。目前,穆薩·喀迪爾擁有6個大棚,種植銷售20多種花卉、蔬菜,年收入達10萬元。
然而,致富的路并非一帆風順。創業之初,由于缺乏種植經驗,穆薩·喀迪爾賠了不少錢。“好在有工作隊的幫助,給了我很大底氣。”穆薩·喀迪爾口中的工作隊,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交通運輸廳駐岳普湖縣工作隊。了解到穆薩·喀迪爾的困境后,工作隊積極協調岳普湖縣有關部門,多次安排他學習技術,同時給予資金支持。
“那段時間,我通過閱讀大棚種植相關書籍、查看網絡視頻進行學習。”工作隊第3批隊員圖爾蓀江·麥麥提出身公路行業,他利用工作之余學習大棚種植知識,研究了解市場,并將獲取的信息傳授給穆薩·喀迪爾。
技術的提升讓穆薩·喀迪爾的大棚“開花結果”,但真正要將花卉與蔬菜送到千家萬戶,離不開當地道路的改善。“以前家門前都是土路,一下雨電動車不好騎。工作隊來了之后給我們修了瀝青路,裝了路燈,為我們送花提供了方便,也讓更多的顧客能過來買花。”穆薩·喀迪爾表示,現在去縣城僅需15分鐘車程,時間縮短了一半。
“工作隊對我們的幫助多得數不清,最珍貴的是在此過程中讓我意識到要樂于助人。”穆薩·喀迪爾說,自家的合作社解決了6名村民的就業問題,他還將種植技術傳授給其他村民,號召大家勤勞致富。
穆薩·喀迪爾的故事只是工作隊幫扶村民的一個縮影。近年來,工作隊積極改善人居環境,大力促進當地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讓村民鼓起了錢袋子,一批又一批的隊員傳好駐村“接力棒”,持續助力岳普湖縣書寫美好生活的篇章。
“今年年底,我的駐村工作就要結束了。”圖爾蓀江·麥麥提說,“希望之后能有更多像穆薩·喀迪爾這樣的人,帶動周圍人富起來,讓整個村子越來越好。”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