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聽見藍說”,陪你更好地成長為自己。
最近,很多小伙伴找到我,說自己情緒很焦慮,各有各的擔心。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比如擔心自己的工作、婚姻和親子教育、擔心自己的未來發展等等,感到人生迷茫,越努力越焦慮,不知道該怎么辦?
實不相瞞,曾幾何時,我也被沉重的焦慮感壓迫。
那段時間很恐慌:總覺得自己做得再多,也不如別人做得好;害怕年齡越來越大,可制定的人生目標遠遠還沒實現;甚至一度失眠,腦子里總是盤旋著如何超越別人,卻靜不下心來學習。
但后來慢慢地,我發現,焦慮是一種有意思的情緒。它一面用“攻擊”的方式提醒我們,要努力上進,要未雨綢繆,看似是為了我們好;
可是卻一面在摧毀我們的意志,就像身后有一雙無形手,緊緊抓住我們的雙腿,讓我們困在恐懼里無法前進。
這就好比一個人身體里有兩個人格,一個人格知道自律很重要,一個卻頹廢提不起勁。當兩者分裂得太嚴重,我們的情緒就垮了。
因此我想表達的是,如果你想克服“焦慮”給你生活帶來的負面影響,首先你不要逃避,而是要做的就是好好認識你的“焦慮”、了解它的脾性。
據我所觀察和咨詢的經驗來看,生活中很多人患上的是“慢性焦慮”(廣泛性焦慮),即在沒有明顯原因的情況下,對各種事情經常出現與現實情景不符的過分擔心、緊張害怕。
《焦慮心理學》一書里,詳細闡述了“慢性焦慮”的特征:
在一段時間里,會產生一種莫名的焦慮與不安,細究原因卻又說不上來;反正只要清醒著,無論做什么,不管是置身熱鬧的聚會中,還是靜靜地獨處,焦慮感總會若隱若現地彌散在心間,抓不住又踢不掉,使人無法全身心投入到某件事上,整個人也都處于一種莫名的緊繃狀態,非常難受。
比如:一個人生活和工作一切正常運轉,可是卻總擔心未來會發生不好的事,假想很多潛在的危險;
或者他對當下的生活嚴重不滿,可是自己又不知道該如何改變眼前的瓶頸,于是聯想很多以后悲慘的生活的模樣,自己不停嚇自己。
這種焦慮,沒有特定刺激的事件,但是它一天24個小時一刻不停旋轉在一個人的身體里,時不時冒出來恐嚇當事人。時間一久,焦慮便成了一個人的生活常態。
如果你在生活里是屬于以上這種“慢性焦慮”的癥狀,那么你可以通過以下的方法進行自我療愈,盡快擺脫焦慮對你生活的無形控制。
0靜觀自己:和自己對話
太焦慮的時候,千萬別攻擊自己。
有些粉絲找我做咨詢,總是習慣性用攻擊自己的語氣開口說話,好像有多厭惡自己似的。
我想說的是,如果讓你嘗試去安撫一個煩躁的朋友,你肯定是輕聲柔語鼓勵他,擁抱他,給他溫暖的力量。那么到了你自己身上,你怎么總是喜歡攻擊自己呢?
不僅如此,他們除了喜歡攻擊自己,還會“頑強”地和焦慮情緒做對抗,越焦慮越逼迫自己過度努力,結果越逼迫越無法很好地完成任務。
我想告訴你的是:“壓力越大,越不要逼自己太狠”。
人生不是百米沖刺,而是一場馬拉松。我們不能用百米沖刺的速度去跑,而是懂得快慢兼并,找準自己的節奏。否則你很容易倒在半路上。
停止攻擊、放棄對抗,為的是能夠做到靜觀自己。
什么是靜觀自己?就是讓自己安靜下來,自己去覺知到焦慮情緒在自己身體里游蕩,努力去安撫它,接納它,與它同在。
等“焦慮”安靜下來以后,試圖和自己對話。你可以嘗試在焦慮的時候問自己以下幾個問題:
“你究竟在擔憂什么?”(深挖自己焦慮背后的源頭)
“這樣擔憂對于解決問題有幫助嗎?”(很明顯沒有幫助)
“你可以做點什么來改善目前的狀況?”(思考真正可以改變現狀的行動)
自己和自己對話的好處是,可以讓你腦子里過度擔憂和過度想象具體化、明確化,從而停止你的胡思亂想,減緩焦慮。
0傾訴療法:找個“壞情緒垃圾桶”
在情緒不好的時候,最好能找一兩個知心朋友傾訴,和他們說說內心的煩惱。當一個人憋在心里的話講出來以后,就會有如釋重負的感覺。
別小看這個動作,在心理學上,通過傾訴來緩解焦慮和痛苦的方法稱作“疏泄療法”,它是最常用的心理治療方法之一。
阿德勒心理學把人生的課題分為:工作、交友、愛。從中可見朋友(人際關系)在我們人生中占據的分量有多大。一個心理健康的人,身邊一定少不了足夠的人際支持系統。
再反觀那些心理出現比較嚴重問題的人,他們一般在生活里比較封閉自我、不愛與人打交道,缺少朋友的陪伴。
當他們遇到人生的難題或苦惱時,往往是把這些負面情緒憋在心里,久而久之,這些負面情緒就會逐漸積累,到了不堪重負的時候,人的精神和性格就容易出現問題。
所以,該說的時候一定要說出來,不要為難自己。
找人傾訴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可以更加真實客觀了解這個世界,了解其他人的生活狀態是什么樣子的。
如果你身邊沒有真實的參照物(網絡或朋友圈內參照物一般都經過粉飾了,不真實),你就無法真正了解,其他人是怎么生活的,他們會遇到什么挫折,他們又是如何面對和解決的。
這個時候,你就會自認為自己是天底下最不幸的人,別人個個都過得比自己好,比自己光鮮。
而通過傾訴,你會發現,原來別人也好不到哪里去!每個人看似光鮮的外表,都隱藏著好多煩惱和無能為力的事情!這樣一來,你通過“比較”,你就會更全面觸碰到接地氣的生活。
所以,焦慮不安的時候,找個人傾訴吧,讓其成為你“壞情緒的垃圾桶”,把你內心的“垃圾”清理干凈,輕輕松松做人。
如果你實在在現實生活里找不到這個人,那你可以找專業的心理咨詢師來完成這項工作。
0重視目標:帶著“焦慮”努力生活
人不能花費太多時間在處理焦慮上而丟掉了生活中真正有意義的事情。
焦慮的產生的側面,是為了提示你,你生活中還有很多渴望實現卻還沒實現的目標。你的焦慮,源于對未來的沒把控,對未來的恐懼。
那么,如果你只是一味安撫自己別焦慮,那可能你今天不焦慮了,明天看到意識到自己很多事沒有干,焦慮還是會不由自主地產生,
所以,學會和焦慮情緒和平相處的同時,努力去實現自己定下的目標。
在這里值得一提的是,好的努力,一定是適度的,在自己目前狀態下可以去做到的程度。而不是死命壓迫自己,像暴君一樣對待自己,逼自己去過度奮斗。
如果你把握適度努力的感覺,你的內心就會慢慢平靜下來。而當你看到自己努力完成一個又一個小目標以后,你的焦慮情緒必然會慢慢減少。
因為你做得越多,你對未來的把控感就越強,你越能感受到自己自身的力量。
以前我焦慮的時候,最初一味安慰自己,發現這樣做壓根作用不大。
而當我有勇氣帶著難熬的“焦慮”,讓自己專心,做好工作上的事情,用心經營小家庭,努力提高收入,結果發現,最終能治愈焦慮的,還得是有結果!
所以,努力去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標,找到自己的成長節奏,明白自己是誰以及身處何處以后,你也就不再陷入慌亂!而是變得篤定、柔和,眼里有光!
最后關于焦慮,馮唐曾說過這九字真言:“不著急,不害怕,不要臉”。我覺得特別能夠給焦慮的群體帶去撫慰的力量。
(1)不著急,是明確自我的能力。
人不是被高峰逼死的,是被自己的焦慮逼死的。首先得清楚地評估自己,一步步地做好自己。知道自己做得到什么,做不到什么,就能保持自己的步調。
(2)不害怕,可以接受結果,尤其是壞結果。
我們甚至應該事先體驗那些讓我們害怕的事情。或問自己能否承受最壞的結果?把最壞的看透了,體驗過了,很多恐懼就消失了。
(3)不要臉,是怎么對待預期的問題。
不介意別人的評價,專注于自我的成長,反而會發揮到最好。
希望焦慮的你,看完這篇文章后,能從心底升起一股平靜的力量,慢慢找到和焦慮和解的方法。
【原創不易,抄襲必究。作者聽見藍說,心靈成長導師、情感咨詢師、寫作導師,劈柴喂馬,寫字修行。成長無止境,愿與你成為同路人。】
如果我的文章對你有幫助,歡迎點贊|轉發|評論|收藏|關注,持續輸出優質成長好文!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