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貔貅一開始就是作為非剛毅勇猛的形象出現(xiàn)的,《史記》上說皇帝與炎帝作戰(zhàn)的時候,曾經(jīng)驅(qū)動過動物大軍——“教熊、羆、貔、貅、貙、虎, 以與炎帝戰(zhàn)於阪泉之野。”貔貅這時作為主力參加了戰(zhàn)斗,據(jù)專家考證,貔是大熊貓,貅是小熊貓,他們和熊羆一樣都屬于熊這一科動物,難怪黃帝號“有熊氏”原來真的有熊。
但后來的傳說卻不認可專家們的說法,人們相信貔貅在這次戰(zhàn)斗中因為戰(zhàn)功赫赫被黃帝封為“天祿獸”,從此有了神職,成為神獸。和麒麟一樣他也有了男女之別,男的為貔,女的為貅。和麒麟不一樣的是,這個神獸有的長著一只角有的長著兩只角,角的多寡又讓他們多了一個區(qū)分,一角的成為天祿,兩角的稱為辟邪。
實際上天祿和辟邪最早的時候和貔貅完全無關(guān),他們本就是一種神獸,《漢書·西域傳》上說:“烏戈山離國有桃拔、獅子、尿牛”。三國時的專家孟康注曰:“桃拔,一日符拔,似鹿尾長,獨角者稱為天鹿,兩角者稱為辟邪。”顯然天鹿就是天祿,從他這短話我們可以推斷出貔貅最早的形象和麒麟一樣都是鹿,不過這個鹿尾巴長一點。這種神獸最早的作用是在人死后馱著人們升天的,所以多放在墳?zāi)估铮覟榱吮阌陲w升,有的天祿就雕刻上翅膀。
但只是鹿的形象難免單薄了一些,當這兩個神物和貔貅結(jié)合在一起的時候,于是兩個神獸的形象頓時發(fā)生了變化,不再是單薄的小鹿,而是立刻變得剛毅威猛起來。最早的形象人們并沒有把貔貅雕刻成熊的樣子,而是雕刻成老虎的樣子。這倒不是因為多么喜歡老虎,而是因為老虎具有辟邪的功能。
《山海經(jīng)》里說:“滄海之中,有度朔之山,上有大桃木,其屈蟠三千里,其枝間東北曰鬼門,萬鬼所出入也。上有二神人,一曰神荼,一曰郁壘,主閱領(lǐng)萬鬼。惡害之鬼,執(zhí)以葦索,而以食虎。”
這是一個大家耳熟能詳?shù)墓适拢簿褪钦f度朔之山有大桃樹,樹下有個鬼門,鬼就從之類出去度假,看門的一個叫審圖一個叫郁壘,他們倆養(yǎng)了一個寵物老虎,抓住那些不聽話的鬼喂老虎。
這老虎這么厲害,先秦的人們認為有一種名為窮奇的妖怪愛吃死人的腦子,只有老虎和柏樹能夠嚇跑他們(知道為什么墳?zāi)估镆N松柏了吧,就是為了保護死人的腦子)。貔貅作為鎮(zhèn)墓獸長成老虎的樣子也就不足為奇了。
但是東漢以后隨著佛教的傳入,獅子作為神獸的名聲日漸蓋過老虎,于是貔貅就開始具備了獅子的形象,那種昂首闊步,抬頭向天,躍躍欲動的樣子就逐漸固定起來了。
但是只在墓里驅(qū)趕個妖怪不足以讓貔貅流行起來,人們更喜歡他的另一個功能:只出不進的守財奴。貔貅之所以具備這個功能估計和他原來的名字“天祿”有關(guān),祿就是財啊,名字上帶財,想當然就要守財,于是帝王們就把他放到金庫里守著自己的財寶,民間競相效。貔貅立刻成為千家萬戶喜歡的對象,而且還為他編造了一則民間傳說,說貔貅在天上隨地大小便,惹怒了玉皇大帝一把封住了他的肛門,從此他就成了一個只進不出的守庫人。
貔貅如此惹人喜歡,當時間到了明朝,人們開始傳說貔貅也是龍的九子之一,于是貔貅的頭也就變成了龍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