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分式乘方運算錯了,這個知識點掌握得不牢,可以再看看老師的講解視頻。”8月15日一早,兩江新區星辰中學七年級四班學生邱寧致打開平板電腦,屏幕里跳出了數學老師陳鴻嘉的作業批改意見和對應的微課視頻。暑假以來,該校學生每天都和老師用這樣的方式,反饋學習效果。
星辰中學是我市發展智慧教育的一個縮影。近年來,我市積極推進智慧教育發展,來自市教委數據顯示:全市學?;ヂ摼W接入率達100%,接入帶寬全部達到100M以上,全市7個區縣、425所學校創建智慧教育應用示范區縣和智慧校園建設示范學校,“互聯網+教育”生態逐步形成,有力地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
打造“一朵云” 促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學習文言文要知人、論世、解題、分析文段……”6月23日上午,遵義市桐梓縣第一中學和重慶巴蜀中學的學生們在“云端”上了同一堂課。
課堂上,巴蜀中學教師趙萍萍通過線上直播,聲情并茂地引導兩地學生一起學習秦朝著名政治家、文學家、書法家李斯的代表作《諫逐客書》。
“學習這篇文章有怎樣的現實意義?請桐梓一中第三排第二位同學回答一下。”趙萍萍拋出一個問題。巴蜀中學這間教室屏幕的畫面立馬切換到桐梓一中,被點名的男生站起來回答了趙萍萍的提問,并當場得到了指點。
“通過‘巴蜀云校’,相距遙遠的兩所學校的老師們也可以一起備課上課,課后,學生們使用同樣的教輔、完成同樣的習題。”趙萍萍說。
“趙老師對重難點的分析講解很到位,讓我對知識點掌握得更牢。”課后,桐梓一中學生黃其艷說。“趙萍萍老師的課深入淺出,讓我備受啟發。”桐梓一中語文教師高曉曉獲益匪淺。
“巴蜀中學已與重慶、貴州、四川、海南、河南等10個省市的百余所中學簽訂了合作協議,超過1.4萬名師生因此受益。”“巴蜀云校”校長張煜介紹,2020年,巴蜀中學搭建數字教育平臺“巴蜀云校”,開放教育教學、教研、師培、科研等教育資源,遠端教師還可以和巴蜀直播教師團隊“一對一”線上互動商討。此外,巴蜀中學還利用云校平臺,定期邀請學科專家、教學名師等在線上開展學術講座,攜手遠端教師共同成長。
不只是“巴蜀云校”。2019年,重慶八中智慧云校“雙師課堂”運行。重慶八中學科教師對遠端中學學生直播授課,吸引了來自4省市近72個縣(區)的116所初中、105所高中加入。其中,奉節竹園中學、云陽南溪中學、涪陵十七中、合川大石中學等地的學生都能與八中學生同上一堂課。
重慶八中校長周迎春介紹,重慶八中還組建了教師“云端”共同體——教師成長學院,線上與共同體學校開展跨區域、跨學校、跨班級的聯合教研,為共同體教師提供常態化、實踐化、學術化的培訓。
近年來,我市越來越多的中小學將優質教育資源通過“互聯網+教育”共享,有效地發揮優質教育資源的輻射帶動作用。
市教委有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全市教育基礎條件持續完善,骨干節點帶寬達100G,區縣上聯骨干節點帶寬達10G;全市學校互聯網接入率達100%,接入帶寬全部達到100M以上;數字校園建設實現全覆蓋,擁有多媒體教室的學校占比達100%。
此外,“渝教云”建設有序推進,市級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影響力不斷擴大,目前已上線課程4000余門、同步課程資源600萬余條,累計訪問量突破5億人次。
建設425所智慧校園 讓學習更便捷、更高效、更個性化
教室里,學生通過手中的移動終端,可以迅速地接收、生成學習資源,開展交互式學習;“智慧農場”里,溫度、濕度等數據自動傳輸匯集到中控平臺,學生通過編寫程序可以實現農場溫濕度調節、自動灌溉……走進重慶市首批智慧校園建設示范學校——沙坪壩區樹人景瑞小學,一個“別有洞天”的未來學習天地展現在眼前。
在樹人景瑞小學教師何保華的數學課上,生活中的停車情景被搬進了“了解坐標系”數學課堂。他用AR技術創建了一個三維停車場,學生則用手中的移動終端在三維停車場中從“線—面—體”中尋找停車位,從而抽象出一維、二維和三維的空間模型。
在重慶七中的物理、化學智慧實驗室里,每個實驗桌上都安裝有一個智慧屏和3個具有AI視頻識別功能的攝像頭。學生做實驗前,可觀看實驗規范視頻;動手做實驗時,AI系統將自動識別實驗動作和視頻動作是否一致,確保學生實驗操作準確。
重慶二十九中則聯合重慶市青少年創客教育聯盟,建成了校園眾創空間——“螞蟻夢工場”。在創客導師的帶領下,學生不僅能實現知識和技能的拓展,還能自由分享觀點、挑戰課題、組織路演、參加比賽,儲備未來學習潛能。
“智慧教育是指在教育管理、教育教學和教育服務等領域,全面深入地運用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促進教育改革和發展。”市教委有關負責人表示,目前,我市已規劃實施智慧教育應用示范區縣和智慧校園建設示范學校創建計劃,全市7個區縣、425所學校加入創建行列。不僅如此,兩江新區入選國家智能社會治理實驗基地教育領域特色基地,璧山區進入國家“智慧教育示范區”培育名單。
為學生成長“畫像” 智慧校園不是“智能技術”與“教育”的簡單相加
“我找到心儀的工作啦!”6月,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畢業生李航收到了神州數碼(北京)有限公司的錄取通知。
“這一切,多虧了學校與泰克教育集團共同開發的產教融合云平臺。”李航說,神州數碼的HR在該平臺上看到他三年的學習記錄和他考取的認證證書,就主動聯系,向他拋出“橄欖枝”。
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通信工程學院通信應用系主任林勇介紹,學校管理、教學、生活與服務等領域的數據實現了互通,每位新生入學后,學院都會為他們在平臺上建立賬戶,作為課堂學習的延伸,學生可自主學習平臺上與專業相關的17個方向的拓展課程。
學生學習的同時,平臺實時采集學生學習過程數據,結合學生相關信息,定期生成學生“能力畫像”,入駐平臺的4000多家企業可在平臺上查看學生“成長畫像”,尋找合適的崗位人選。
在這個平臺幫助下,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通信工程學院近三年畢業生就業率達99.95%,并涌現出一大批就業于國內外龍頭企業,高技術領域的畢業生。
在重慶郵電大學的智慧教室,攝像頭會采集課堂教學視頻,并對課堂教學場景進行識別、統計、分析,建立“教師行為—學生行為—學生期末成績”三者之間的關聯模型,對學生學習狀態、教師教學過程和課堂教學質量進行分析診斷,生成分析數據,為教師優化課堂教學方法、教務督導等提供依據。比如,在課堂中走神或者打瞌睡的學生比例較大,那么系統就會提醒教師應該優化教學方法。
重慶醫藥高等專科學校通過大數據分析,為評估學校教學質量、教學資源投入、實訓基地建設等提供數據支撐。
“智慧校園不僅是建設高大上的硬件,也不僅是‘智能技術’與‘教育’的簡單相加,而是兩者深度融合,為學生學習賦能,讓學習更便捷、更高效、更具個性化。”市教委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全市智慧教育融合應用成效明顯,全市建成學生網絡學習空間近500萬個,入選全國網絡學習空間專項培訓基地學校3所,網絡學習空間應用普及活動優秀區域3個、優秀學校32所。
各學段全過程和全要素評價 促進規模化教育與個性化培養統一
“未來,重慶將從5個方面推進智慧教育的發展。”市教委相關負責人介紹,按照《重慶市教育事業發展“十四五”規劃》,我市將實施智慧教育創新發展提升計劃:創建國家級智慧教育示范區2個、市級智慧教育應用示范縣15個,建成市級智慧校園建設示范學校250所、市級“名校網絡課堂”建設示范學校200所。
“首先,我們將加強信息網絡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該負責人稱,依托重慶教育寬帶網、區縣教育城域網和各級各類學校校園網等網絡基礎條件,我市將構建重慶教育專網,全面融入國家教育專網,實現“渝教云”數據中心、區縣教育城域網和高校骨干節點等設施的高速互聯。
其次,我市將著力構建重慶智慧教育大平臺,強化平臺在資源共享、學習支持、監測評價和管理決策等方面的應用;為全市適齡學生開通網絡學習空間,推動精準教學和個性化指導,促進規模化教育與個性化培養的有機結合。
此外,我市還將強化數字資源建設,推動市級基礎教育精品課、職業教育專業教學資源庫、高等學校線上一流課程和網絡思政課程等數字教育資源建設;促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數字教育資源共建共享。
深入實施智慧校園建設示范學校創建計劃;推進學科專用教室、教學實驗室、智能實驗室建設,推動重大科研基礎設施、高性能計算平臺和大型儀器設備開放共享。
創新融合應用體系,推行“云課堂”“智慧課堂”“翻轉課堂”等教學新形態;推動“專遞課堂”“名師課堂”和“名校網絡課堂”按需常態化應用,實施市級“名校網絡課堂”示范學校創建計劃,促進鄉村教育振興和“一區兩群”教育協調發展。
“智慧教育將促進教育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發展。”市教委相關負責人表示,我市將創新學生評價方式,利用人工智能進行多元化、過程化大數據分析,實現各學段全過程縱向評價和德智體美勞全要素橫向評價結合,促進規?;逃c個性化培養相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