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思蓉
作為一名IBDP的學生,我成為一名終身學習者,IB培養我的探究心態和學習欲望,使我茁壯成長并有所作為。我不是一個隨遇而安的人,為了心中那顆不滅的火苗,我為此奮斗著。
(相關資料圖)
入讀時間: 2019年
入讀項目: IGCSE+IBDP
錄取大學:
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QS世界排名47
多倫多大學 QS世界排名34
杜倫大學 教育學專業 全英第2
競賽成績:
1.Extended Project Qualifications--Grade A
2.BPhO高級物理挑戰賽--全球銀獎
3.IBE國內高中組--季軍
4.AMC Competition--First Prize
5.NEC經濟競賽DR組別--銅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獎項
01 我為什么選擇國際教育?
品嘗人間煙火色,觀賞人生歲月花
我想我是幸運的。作為一名雙軌學生,八升九的那個暑假,在父母與我的反復權衡考量下,九年級我選擇加入國際教育,與廣東碧桂園學校十里銀灘分校的緣分就此展開。
國際教育,在短暫的青春年華里讓我在更加廣闊的星河里尋尋覓覓見習闊達的視野,在生命中的幾十載春秋品嘗人間煙火色,觀賞人生歲月花。銀灘校園讓我與朋友老師們度過了短暫而又充實的四年,有喜有悲,有愉悅有悔恨,但更多的是覺醒和灑脫。我從一個叛逆、自大、消沉激進且對未來前途渺茫的無知少女成為了現如今積極向上、活潑外向、堅定豁達的模樣。落葉歸根,我對碧桂園銀灘學校充滿感激。
很榮幸,我是一名國際學生
在這里,我們都是帶著多重標簽的獨立靈魂。可以是工程學院的游戲死忠粉,可以是經濟學人的二次元愛好者,可以是持續熱愛環境科學的追隨家,也可以是研究心理學的音樂人。我們是獨特的個體,卻秉持著各有的愛好和精神,互存著無數共通點。
我們使用著來自英國考試局編考的課本和大綱,我們研習著中西方文化的差異,我們討論著Anolophone culture的不同話題,我們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幫助偏遠地區的孩子,我們拓展學習之外的一技之長,我們撰寫自我指導的獨立論文。我們可以大膽各抒己見,我們為此努力綻放,在各自感興趣的領域尋得自我發展的道路,我們躍躍欲試,我們碩果累累。我們被寄予厚望,我們身心健康,我們是國際學校的學生。
02 我為什么選擇IBDP?
IBDP的課程設置
我的選擇沒有錯,IB項目是一個可以讓學生全面發展兼具德美體智勞、同時也是需要耗費我的大量精力且極具挑戰性的一個國際項目。它是一個自成的體系,六大學科組在這個項目中各自發揮著不同的作用。除此之外,IBDP中的三個核心課程更是至關重要:TOK教會學生如何學習知識以及反思知識的本質;六個學科組的IA和EE使我們有機會調查個人所感興趣的主題,具備跨學科的學術能力;CAS(Creativity, activity, service)增加我們的協作能力、解決問題和批判性思考等種種技能。
IBDP很苦很累,但我不會后悔我的選擇
回想DP十一年級期中那段時間,班主任問過我們一個問題:“曾經有沒有某一時刻后悔自己來到DP項目?”,全班都選擇了“不會”,當時我的答案是:“IBDP很苦很累,但我不會后悔我的選擇。”縱使現在,我的答案仍然始終如一。誠實來說,我愿意一遍又一遍向我的父母老師證明,IBDP讓我學會利用時間的一點一滴,成就我,鍛煉我,讓我成長、成才,讓我成為如今更好的自己。
在IB的課堂里,DP學子互相幫助共同進步,學習氣氛濃厚,更加反映出我們的實力與決心,對于無數風風雨雨的兩年時光,各自心中的dream school永遠照亮前方路程的光。
03 我為什么選擇教育心理學?
蜻蜓點水般試探
上述有提及我不是一個隨遇而安的人,來到IB之前,我一直無法確定我的喜好和專業方向,平常僅僅只有閱覽一些人文社科的文獻和材料,偶爾會對一些專業名詞感興趣并深入研究。
伴隨這一份迷茫和無所適從,11年級,我來到了IB項目。中國周支教算是一個賦予我信心的墊腳石,使我深受啟發。在同班同學父母的幫助下,我有幸前往廣東一所貧困小學為那里的孩子們支教。之前有過當老師的經驗和學習機會,我并不是片面地解釋概念切不顧學生的感受,相反地,學生們會因此在課堂上迷失自我。同時,受《被壓迫者教學法》的啟發(感興趣可以去讀一讀),教育的本質應該是“打破解釋型教學,實施對話型教學”,是喚醒,是解放,是德育。
具體來說,在講解平行四邊形的概念時,我設計了大量關于邊的分層問題,引導學生掌握圖形概念同時,我意識到教學應該迎合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對于性格外向的孩子,引導他們發揮自己的優勢是很重要的;對于內向的孩子來說,他們需要很多的靈感來建立自信;通過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我發現學生對課堂更感興趣。學生們的這些積極變化給了我很大的成就感。
勇往直前般的熱情
IB學習強調自主學習,這是我自我管理的障礙;最初,我對個人項目、CAS活動和論文寫作等新任務感到困惑。但后來我了解到IB Learner Profile,其中“探究者,冒險者,思考者”符合我對教育的認知。
我決心學好各門功課。因此,我遵循“艾森豪威爾方法”來高效地完成每周的任務;我利用課余時間閱讀文獻,學習論文寫作技巧。同時,在CAS活動中積極與不同的隊友溝通,通過寫作和討論不斷完善計劃。教育的目的是讓年輕人為終身自學做好準備。
堅定的選擇
“人類是很容易下結論的思考者。”因為結論基于我們所學到的知識、認為的動機、感知的知覺和情緒的偏差。這種偏差稱為“后見偏差”(hindsight bias),它會妨礙我們從自身失誤、錯誤中學習的能力,由于這種“我早就知道”的心理,會增加我們犯同樣錯誤的概率。為何人們會產生這種想法和觀念?帶著這一份疑問,我參加了EPQ的寫作,拓展和延伸了我對于這個專業的相關思考。有了這一份加持,使我的申請季又增多了一份信心,讓我更加如魚得水。
04 給學弟學妹們的建議
申請季是一條很長的戰線,從下定決心那一刻其實就已吹響了號角。嘗試給自己設立階段性的小目標,會有很多次機會等著你。對自己的學習過程問心無愧,享受過程即可。在申請的過程中一定會經歷特別特別多糾結痛苦和無盡的等待,需要的是在不公平的游戲世界里保持自己的初心。Just keep calm and everything is ok coz the best is yet to come! 向前看,不要回頭看,也不要回頭走。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