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自殺者角度來看,幾乎所有的自殺和自殺嘗試都有一個充分的理由。
(資料圖片)
開篇請大家回答幾個問題:
Q1:你知道世界上多久就會有一個人自殺身亡?Q2:你知道每年自殺的人數有多少?Q3:你知道15-29歲人群中最大的死亡原因是什么?Q4:你知道最大的自殺風險因素是什么?
這些問題的答案會在稍后為大家解答。
眾所周知,9月10日是教師節,但鮮少有人知道,今年的9月10日也是第17個“世界預防自殺日”,主題:Working Together to Prevent Suicide (共同為預防自殺而努力)。
世界衛生組織報告顯示,全球每年大約有100萬人死于自殺,自殺未遂更是自殺死亡的25倍。
為了讓公眾對自殺引起關注,預防自殺和降低自殺率,自2003年開始,世界衛生組織和國際自殺預防協會將每年9月10日確定為“世界預防自殺日”,
幫助公眾了解誘發自殺行為的危險因素,提高公眾對自殺問題重要性的意識,增強人們對不良生活事件的應對能力,預防自殺行為,降低自殺率。
關于自殺的幾個大數據,我想在這里跟大家闡述一下,也是回答開篇提到的問題。
Q1:世界上,每40秒就會有一個人自殺身亡。Q2:每年自殺的人數近80萬人。Q3:自殺是15-29歲人群中第二大死亡原因。死于自殺的年輕人總量,大于死于癌癥、心臟病、艾滋病、先天性疾病、中風、肺炎和癌癥的總和。Q4:在一般人群中,自殺未遂是最大的自殺風險因素。通常我們認為,很多自殺是沖動性的,多發生在面對財務危機、關系破裂、慢性疼痛或患病等生活應激事件無力應對的危機時刻。但是目前來看,自殺最主要的原因是自殺未遂(曾嘗試過自殺)。
關于自殺的事實你清楚嗎?
2015年中國的自殺率是8.5/10萬人,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中國女性自殺率是9.5/10萬人,明顯高于男性(7.7)。中國70歲以上人群自殺率高達51.5/10萬人。農村自殺率高于城市。碩博群體自殺率高于其他學歷群體。自殺可發生在社會的各個階層。但對過去30年間文獻資料的回顧分析顯示,窮人通常有更高的自殺危險性。
關于自殺,你可能不知道的十二個真相
1.與想自殺的人討論自殺不僅不會使其自殺,相反,如果能夠與之共情,探討自殺,可能會讓其安心,并重新找回對自我的控制感。
2. 威脅別人說要自殺或者對別人公開自殺意圖的人更有可能自殺。
3. 大多數自殺者都是正常人,只不過他們是重度抑郁、孤獨、絕望、無助、遭受重大心理沖擊、極度失望、被拋棄,或是處于某種可能引起激烈反應的情緒狀態之中,而非自殺死亡者都有精神病。
4. 自殺發生在一個家族中,可能具有遺傳性。一方面是體內血清素代謝物—5—HIAA含量偏低,并且STin2 血清素轉運基因有變異;另一方面自殺行為傾向可能是習得的、情境性的,一個家庭成員自殺后可能促使其他家庭成員去模仿這種行為。
5. 想過一次自殺,不會總是想自殺。大部分人只是在他一生中的某個時候產生過自殺的想法,大多數人能從當前的威脅中恢復過來,學會適當的反應和控制,摒除對自己造成傷害的威脅,再也不會想自殺。
6. 一個人自殺未遂后挺過來了,仍有10%的人會再次自殺。一段情緒上的欣快期后,緊接著就會出現情緒抑郁或者發生一些與自殺有關的行為,這往往意味著這個人已經安排并計劃好了一切事情,正處在下定決心自殺的冷靜階段。
7. 一個想自殺的人慷慨的將個人財產送給他人,并不代表這個人有好轉和恢復的跡象。他可能是對自己的財產進行最后的安排,類似于安排后事。
8.有一些自殺是沖動的行為,還有一些則是經過周密的安排之后才執行的。
9.想要自殺的人總是會給出很多信號和征兆。
不會有人百分之百地想死,他們渴望死亡,同時也渴望生命,只是內心非常矛盾和困惑。大多數內心沖突強烈的自殺者,都會留下有關他們嚴重困境的線索,或通過某種方式表達求助愿望。
言語上的線索是指語言或文字陳述,比如告訴朋友或者家人: “這次我一定要這么做結束我的生命”,“我對任何人都沒有意義”。行為上的線索范圍很廣,比如在自殺的當月會去看醫生尋求他們的幫助,為自己購買墳墓等。情境性的線索可能涉及各種情境,生活中的發生的重大應激事件,例如配偶的死亡、離婚、疾病晚期、突然破產等。綜合性的線索包括一系列自殺先兆,比如重度抑郁、孤獨、絕望、依賴以及對生活不滿等。這些線索均可作為求助信號,盡管他們隱秘和不易察覺。
10. 自殺是一種痛苦的死亡方式,很多自殺未遂者會遭受可怕的折磨,如長期的疼痛和永久性毀容。
11.醫生、藥劑師、律師和牙醫等專業人士有很高的自殺率。
12.很多自殺未遂的老年人可能有抑郁情緒,但并沒有患晚期疾病。
通過科學研究顯示,最常見的自殺原因有以下三點:
重度抑郁癥
抑郁癥患者常常會產生自殺念頭,這是由于抑郁癥導致患者產生強烈的自我否定感與自罪感,他們認為“世界上沒有我會更好”,從而導致自殺行為;另一方面社會對抑郁癥的污名化以及抑郁癥患者的病恥感,讓他們拒絕就醫,這些錯誤觀念都導致了自殺行為的發生。
沖動性自殺
常見于青少年和女性,自殺并非疾病,而是因突發事件、由于一時刺激突然地情緒激動而做出的沖動自殺,往往是臨時起意,并不像抑郁癥患者自殺前經過細致籌劃,此時及時制止,對他們進行安撫就可以挽救一條生命。
但是很多沖動輕生者并未得到應有的幫助,越來越多的新聞報道了跳樓者被圍觀群眾起哄拍照,很多猶豫不決的輕生者在周圍環境的刺激下,選擇了自殺。當我們面對這一類事件時,切忌不要做出此類教唆行為。
愧疚感導致的自殺
災難過后,幸存者自殺率會上升,很多救援人員也會出現自殺觀念,這是因為經歷過戰爭、災難或是巨大變故后,幸存者很容易患創傷后應激障礙(PTSD),
PTSD是指個體經歷、目睹或遭遇到一個或多個涉及自身或他人的實際死亡,或受到死亡的威脅,或嚴重的受傷,或軀體完整性受到威脅后,所導致的個體延遲出現和持續存在的精神障礙。
PTSD 患者時常會重回“事故現場”,產生愧疚感,自責、自罪,導致自殺。
什么樣的表現是自殺前征兆?
1.睡眠模式受到干擾。2.遠離朋友和家人,覺得自己是他們的負擔。3.有過自殺的嘗試。4.極其厭惡自己,沒有歸屬感。5.絕望、憤怒、焦慮不安、精神萎靡。6.大量飲酒或服用毒品。7.放棄自己,對自己喜歡的事物喪失興趣。8.出現一些冒險行為。9.產生自殺的念頭、計劃和行動。10.突然的情緒變化。
預防自殺我們能做些什么?
——如果你自己有自殺想法:
1.產生自殺念頭,可以尋求精神衛生中心及專業心理咨詢師的幫助。
2.有自殺計劃,應當聯系學校、工作單位或家人24小時看護,并尋找專業的心理幫助。
3.開始實施自殺計劃,應當聯系家人、公安局或醫院,并請專業的危機干預人員進行干預,日后再進行轉診和心理幫助。
——如果周圍人有自殺傾向:
1.認真考慮他的話,這很有可能是他發出的求救信號,與此同時有可能他正在將這種危險的想法付諸于行動。
2.不要冷漠,應使用正確的接觸方式和更好的情感表達,聆聽他的痛苦,讓他感受到支持的力量,再幫他尋找專業的求助。
測測你有自殺風險嗎?
1. 抑郁程度重。2. 有自殺未遂既往史。3. 出現負面生活事件,比如失業、從事沒有薪金的工作、生活拮據。4. 有劇烈的人際沖突。5. 慢性心力壓力大。6. 有血緣關系的人或熟人、朋友曾有過自殺行為。7. 生活中出現急性生活事件,比如直系親屬、配偶等突然離世。8. 慢性軀體疾病,生命質量低。9. 社會交往少,孤獨感強烈。
注:以上危險因素條數越多,自殺傾向的可能性越大。
請記住!自殺念頭如果沒有排解舒緩,很有可能會轉化為難以控制的自殺行為,如果無法從周圍人獲得有效求助,可以撥打電話尋求專業幫助也會挽救自己!
附國內危機干預機構的聯系方式: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