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北京市共謀劃了20個城中村改造項目,其中豐臺區就占7個。記者日前從豐臺區獲悉,該區7個城中村改造項目已全部啟動,項目數及投資額均居全市第一,將有6345戶、約1.8萬居民徹底改善居住條件。
7個城中村改造項目包括花鄉中部組團城中村改造項目、盧溝橋地區城中村改造項目、西南郊冷庫及周邊城中村改造項目、南苑濕地城中村改造項目、豐臺站站前城中村改造項目、豐臺橋南城中村改造項目、太平橋城中村改造項目。總投資約911億元,總占地約707.59公頃,改造戶數6345戶,涉及拆除現狀房屋建筑面積約297.08萬平方米。
豐臺區住建委相關負責人介紹,這批城中村改造項目突破原有按村改造、各自為戰的狀態,通過產業、建設用地、規劃指標和資金的統籌,跨區域謀劃,合理匹配規劃資源和開發任務,也為多年來難以推動的歷史遺留問題提供了解決方案。
花鄉中部組團城中村改造項目黃土崗片區簽約首日425戶簽約,簽約率超95%;盧溝橋地區城中村改造項目內小屯村、盧溝橋農場、二建公房3個片區100%簽約;南苑濕地城中村項目A區先期啟動區208戶居民全部簽約……截至今年第三季度,花鄉中部組團、盧溝橋地區及西南郊冷庫等6個項目啟動搬遷,已完成簽約3635戶,太平橋城中村改造項目預計11月啟動搬遷。
“早就盼著‘上樓’了。這次簽約速度真快,日子越來越有奔頭了!”在花鄉組團黃土崗村簽約現場,村民劉女士已規劃起自己的新房子:選個125平方米的三居二衛的戶型,期待著入住新居的那一天。
以群眾利益為出發點,豐臺區先行安排安置房項目供地和建設,確保安置房在合理工期內建成。比如,在黃土崗村啟動搬遷前,以商品房為標桿建設的回遷安置房“樣板間”就已獲得村民認可,極大增強了搬遷意愿和信心。
此外,為減少居民周轉、降低改造成本,7個城中村改造項目涉及的10個新建安置房地塊均選址為凈地或拆遷量小的用地,并采取獨立立項單獨實施的方式。豐臺區住建委還統籌調配存量安置房3594套用于安置居民。
城中村改造既是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的重大民生工程,也是實現城市更新的一大契機。豐臺區著力做好產業先行搬遷的“文章”,高效有序對城中村中集聚的產業進行疏解與調整。近日,京城“大冰箱”正式搬離,商戶均已搬遷至冷庫新址。“我們將加快推進經營性土地前期手續辦理,力爭年底前實現西南郊冷庫項目南側地塊上市,成為今年本市首批20個城中村改造項目中第一個上市的經營性地塊。”豐臺區住建委相關負責人說。
此外,豐臺區已著手繼續梳理全區城中村改造任務和資源,編制城中村改造五年規劃,圍繞南中軸和宛平地區兩大重點區域,主動謀劃明年第二批城中村改造項目,目前方案已進入編制階段。(記者 孫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