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第19屆世界近視眼大會(International Myopia Conference,簡稱“IMC”)在中國長沙隆重開幕,來自全球6大洲、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超過500位外國專家學者來華,在接下來的6天時間里,將在長沙和三亞兩地,與國內同道共同交流、分享近視眼領域的新理念和研究成果。
來自全球6大洲、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超過500位外國專家學者來華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是IMC成立60周年。此次大會設立了11個自由演講專場、9個特邀主題論壇以及1場學術辯論,共計80多個學術演講以及400多篇海報展示,其內容之豐富、規模之宏大,均超過歷年。
群賢畢至,共襄盛舉
世界近視眼大會在中國盛大開幕
據悉,IMC自創立以來,一直致力于推動近視眼的深入研究。在基礎科學研究方面,IMC關注近視的發病原因、致病機制;在臨床應用方面,IMC關注近視的流行病學、防控方法、診斷及預測等多個環節;在轉化研究方面,則吸引了包括光學、藥物、工程、計算機等各個領域專家的濃厚興趣。這種從基礎到臨床的全面覆蓋,不僅使得IMC的學術成果豐富多樣,也為近視問題的解決提供了全面的方案。
而作為國際性的學術盛會,IMC參會者來自世界各地、不同領域的科學家、專家學者以及臨床醫生,這種多元化的參會群體也為IMC帶來了豐富的學術資源和思想碰撞的機會,搭建起了一個國際合作與交流的平臺。
開幕式現場,來自都柏林科技大學、澳大利亞國立大學、悉尼科技大學、澳大利亞堪培拉大學、休斯頓大學、穆爾西亞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福林德斯大學、倫敦國王學院、紐卡斯爾大學、紐約州立大學、溫州醫科大學、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天津醫科大學、湖北科技學院、天津職業大學等國內外高校,以及國際防盲組織、國際角膜接觸鏡教育者協會、亞洲眼視光協會、亞洲眼視光執業管理協會、馬來西亞視光師協會、Hakan Kaymak實驗室、愛爾眼科醫院集團等國內外組織機構的專家學者匯聚一堂,共同探討近視防控未來。
中國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院長范先群教授
中國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院長范先群教授代表行業專家致辭,他表示,希望通過此次大會,凝聚各位專家的智慧和共識,完善視覺健康管理措施,讓更多研究成果惠及人民群眾,為健康中國以及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國際防盲組織西太平洋區主席Amanda Davis博士
國際防盲組織西太平洋區主席Amanda Davis博士現場致辭時指出,近視正成為全球性的危機,預計到2050年全球將有一半的人口患上近視。她表示,希望通過此次大會,深入探討那些關乎未來如何應對近視問題的議題,尋求針對這一社會經濟發展問題的創新解決方案。
IMC國際學術委員會主席Christine Wildsoet教授
IMC國際學術委員會主席Christine Wildsoet教授現場致辭,她表示,世界近視眼大會把全球學者專家匯聚在一起,希望通過這個平臺,在交換知識的同時,也能在臨床上幫助到更多患者。
愛爾眼科醫院集團董事長陳邦
“志合者,不以山海為遠。”愛爾眼科醫院集團董事長陳邦對蒞臨現場的領導、專家和學者等致以誠摯歡迎,他表示,本次會議涵蓋了近視眼領域的多個重要議題,聚焦于近視眼臨床和研究進展,旨在為與會者呈現前沿的學科研究和實際應用,來自世界各地的眼科及交叉學科專家學者和關注眼健康事業的各界人士齊聚一堂,共同為改善全球視力健康貢獻智慧和力量。作為本次大會的主辦方和重要參與者,愛爾眼科希望為各國專家學者搭建一個互動平臺,共同交流近視防控的策略和成效,尋求全球范圍內的有效解決方案,共享全球眼科智慧,共同推動全球眼健康事業邁向新高峰。
科技創新,智慧醫療
引領世界眼科發展新未來
“近視防控是一個社會問題,是個健康問題,是一個經濟發展的問題!”國際防盲組織西太平洋區主席Amanda Davis博士作主旨演講,她指出,2021年,聯合國大會通過了《人人擁有視力:加快行動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的決議,呼吁會員國確保為本國民眾提供眼健康服務,并為此調動必要的資源和支持;與此同時,世界衛生組織也提出2030屈光不正防控倡議,號召會員國開展服務、人員、教育、費用和監測五個方面的活動。
“全世界都在關注眼健康問題,中國也在努力行動。”Amanda Davis博士表示,希望通過第19屆IMC的舉辦,讓更多人關注到近視防控問題,激勵各國政府采取行動,兌現他們做出的全球承諾;同時,推動眼健康領域的技術和創新,為未來10年制定眼健康事業發展規劃與框架。“大會本身不是最終目標,而是持續行動的催化劑。”
在中國,青少年近視防控形勢也不容樂觀。如何破解近視防控的難題?愛爾眼視光研究所所長楊智寬教授以《愛爾近視防控5P模式》為題作主旨演講,向國內外同道做出回答。
愛爾眼視光研究所所長楊智寬教授
所謂的近視防控5P模式,具體來說就是,“Prevention預防為先”,落實“一增一減”+行為干預,即增加戶外活動,減少用眼負擔;“Prediction精準預測干預”,通過遺傳背景、遠視儲備及眼部參數、雙眼視功能、用眼行為監測4大維度的全面檢查,對近視危險人群進行精準干預;“Process流程管控”,將檢查流程標準化,為孩子量身定制個性化的近視防控方案;“Platform平臺支撐”,通過打造教育、研發、公益、大數據等平臺,指導近視防控工作;“Parents家長守護”,家庭是近視防控的主戰場,家長是孩子近視防控的“守門人”。楊智寬教授表示。
“小青葵”近視預防鏡片在開幕式上正式發布
開幕式上,愛爾眼科發布了“小青葵”近視預防鏡片、廣域視網膜屈光度測量儀(VPR)等,從近視防控產品、屈光檢測設備等多方面,向世界展示了中國眼科醫療行業的創新能力與水準,引領世界眼科行業發展新未來。
“廣域視網膜屈光度測量儀(VPR)”在開幕式上重磅發布
pin產教融合,AI賦能
為中國眼科行業培養高質量人才
隨著第19屆IMC拉開序幕,9月23日上午,國際眼視光教育論壇暨產教融合峰會順利召開,峰會現場,國內外知名高校的眼視光專家學者,紛紛就其所在院校的辦學理念、視光人才培養路徑、視光教育模式、產教融合賦能視光行業發展等議題展開討論并作經驗分享,共同為眼視光人才的培養和科技創新貢獻智慧與力量。
中華醫學會眼視光學組組長呂帆教授
中華醫學會眼視光學組組長呂帆教授以《中國視光教育發展趨勢》為主題做分享,回顧了中國眼視光教育的發展模式,她指出,教育一定要落地,要為老百姓服務,要基于醫療服務來培養人才。“教學過程中,聚焦的是眼科專業知識,但背后關注的是老百姓,始終牢記一切為老百姓服務。”
著名SCI雜志《OPO》主編、紐約州立大學眼視光學院Mark Rosefield教授
國際隱形眼鏡教育者協會主席、英國曼徹斯特大學視光學系主任Philip Morgan
愛爾眼科醫院集團全球總裁李力
愛爾眼科醫院集團全球總裁李力表示,多年來愛爾眼科不斷整合資源,搭建平臺,助力眼科和眼視光人才的培養。截至目前,愛爾眼科已成功搭建了從專科、本科、碩士、博士及博士后的全鏈路人才培養體系,并著力打造利用人工智能賦能眼視光垂直教育大模型,通過匯集產業資源,推動眼視光產業與教育相互融合、共同促進,實現教育鏈、人才鏈、產業鏈、創新鏈的有機銜接。未來,愛爾眼科將繼續擁抱國際交流新機遇,深化校企合作機制,依托產學研深度融合的平臺,密切結合國內眼科臨床的迫切需求和獨特優勢,著力培養具有國際視野、創新思維和卓越能力的高素質眼科和眼視光專業人才。同時愛爾眼科也將充分發揮豐富的臨床資源優勢,加速推動高水平科技成果向實際應用轉化,不斷探索推廣眼科領域的大模型、新技術、新應用、新模式,為全球眼健康事業的進步貢獻愛爾眼科的智慧與力量。
愛爾眼科與國際角膜接觸鏡教育者協會(IACLE)正式簽約
開幕式當天,愛爾眼科與國際角膜接觸鏡教育者協會(IACLE)正式簽約。IACLE擁有近1000名角膜接觸鏡教育者成員,分布在80多個國家,在開發和提供角膜接觸鏡教育方面擁有豐富的經驗。愛爾眼科與IACLE簽訂合作后,將在中國開發一系列國際先進的教學與實踐培訓課程,助力改善中國角膜接觸鏡的教育質量,與國內眼科同道共享全球眼科智慧。
聚焦臨床,交流探討
國內外專家智慧碰撞閃耀神州
9月23日下午,近視臨床管理論壇也順利召開,來自世界各地的專家學者聚焦近視臨床治療經驗展開交流探討。
來自世界各地的專家現場分享
亞洲眼視光執業管理協會的Oliver Woo教授與馬來西亞視光師協會前會長陳倬恮教授
在近視管理研討會中,亞洲眼視光執業管理協會的Oliver Woo教授與馬來西亞視光師協會前會長陳倬恮教授通過互動性極強的方式與參會者進行了深入的學術交流。此次交流涵蓋了阿托品、光學、角膜塑形鏡在控制近視中的實際意義,以及近視管理治療等多個學術議題。
據悉,第19屆IMC大會將持續至9月28日,接下來,全球資深專家們將共同回顧過去60年近視眼學術研究的發展與演變,并在慶典活動中列舉60年來近視眼領域的十大科學發現,舉辦IMC60周年慶典,發布國際近視眼研究學院(IMI)2025近視白皮書預告,發布美國國家科學院(NASEM)近視眼防控專家共識,舉辦國際防盲組織(IAPB)全球近視防控高峰論壇與中國經驗分享會……一系列精彩的學術交流與經驗探討將在中國長沙與三亞展開,全球專家將共同書寫近視防控與眼科行業發展的新篇章!
關鍵詞: 世界近視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