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近日,交通運輸部發布《港口基礎設施維護技術規范》(JTS 310—2025)(簡稱《規范》),這是水運工程建設強制性行業標準,自2025年8月1日起施行。原《港口設施維護技術規范》(JTS 310—2013)同時廢止。
我國港口已從大規模建設階段向建設和維護并重階段轉變,這對進一步規范港口基礎設施維護工作和提高維護技術水平提出新要求,尤其是老舊設施技術狀態的評估標準與整個維護過程科學管理逐漸成為港口高質量發展面臨的重要議題。《規范》由交通運輸部天津水運工程科學研究院和中國水運建設行業協會主編,共8章15個附錄,主要修改了規范名稱、限定了港口基礎設施的范圍、港口基礎設施技術狀態分類以及設施檢查、設施維修等內容,增加了維護計劃、檢測評估的內容,并將原規范部分章節內容調整至相關章節,整體與2022年施行的《港口基礎設施維護管理規定》中要求相銜接一致。
為落實港口基礎設施全生命周期維護要求,平衡發展與安全,延長基礎設施使用壽命,《規范》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規范及時、安全環保原則,將維護計劃、設施檢查、檢測評估、設施維修作為港口基礎設施維護的主要技術手段,這四項技術手段構成了港口基礎設施維護的技術體系框架,尤其是將設施檢查與檢測評估進行了有機統一,明確了兩者作用、聯系和界限,實現在常規、特殊情況下港口基礎設施潛在風險的有效識別預防與企業內部、相關主管部門的閉環管理。
在數字技術應用方面,《規范》提出,宜采用結構健康監測的技術手段加強港口基礎設施維護工作,維護單位應建立永久性港口基礎設施維護技術檔案,建立典型照片、影像資料等,并結合實際需要建立港口基礎設施維護管理信息系統,進行技術檔案管理和信息報送,暢通運營數據流動和高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