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藝術,是我做過最正確的決定”。
自稱“自由散漫”的Martina,在說這句話時,眼神里透露著自信且堅定的光芒。
Martina從小就開始跟著外公學習畫畫,“那時候,我只要畫得好,外公和家人就會夸獎我,鼓勵我”。不斷地鼓勵和贊揚,讓Martina潛意識里就覺得自己很喜歡、也很擅長畫畫,并由此走上了藝術之路。
(資料圖)
不過,這條路并不是暢通無阻、一帆風順的。之前就讀于公立學校的Martina,在繁重的學業壓力下,并沒有太多時間學習畫畫、探究藝術。
直到來到世華后,她再一次全情投入到藝術創作中。因為有著良好的基本功,Martina在學習藝術課程時沒什么壓力,“我越沒壓力,就越放松,靈感也就越多”。她經常戴著耳機,聽著歌,有了想法就立刻創作草稿,進而用心雕琢,一畫就是好幾天。
*師生觀賞Martina的藝術展作品
不過,與作畫時的隨心所欲相比,Martina的日常學習就顯得有點力不從心。“一開始接觸IB是挺不適應的,感覺挑戰比較大,學的東西也多”,特別是中文課程,要下筆去寫的東西很多,要求也很高,比如一系列的評論性文章。好在,在老師的幫助以及自己的努力下,Martina很快解決了這些問題,適應了IB體系。
特別地,她更加自主了,“以前學習都是父母盯著,到了世華,更多是自己管自己,反而有不甘落后的感覺,總是會督促自己去學習”。
適應了IB節奏的Martina,很快也融入了世華大家庭。“作為創校生,大家團結、包容、氛圍很好,真的像一個大家庭,同學在一起都玩得很開心”。
在這樣的環境下,Martina也逐漸發生了變化。最明顯的,她瘦了快30斤。“我的生活狀態更健康了,以前我都覺得自己有點萎靡,也不自信”,Martina和室友一起,堅持良好的生活習慣,不熬夜,勤健身,整個人的精神面貌煥然一新。
即使在壓力重重的申請季,面對標化、作品集、文書與日常學習的“多方夾擊”以及等待Offer的“煎熬”,Martina也有條不紊地向著目標前行。這當然少不了良好精神狀態的支撐,當然,“每周五回家和父母出去大吃一段”也是她的“解壓妙招”。
當然,最終的結果也是美好的。包括薩凡納藝術與設計學院、芝加哥藝術學院、紐約視覺藝術學院、加州藝術學院以及藝術中心設計學院等多所頂尖藝術院校以及金斯頓大學等綜合性大學的藝術類專業,紛紛向Martina伸來了橄欖枝。
“我對申請結果挺滿意的,但還沒想好去哪里”,選擇多多的Martina雖然還沒有想好就讀的大學,但已經決定了專業方向——平面設計。正如她所說:“我喜歡用各種天馬行空的色塊,凸顯風格,很好玩!”
在Martina看來,藝術是特殊的,需要靠想象力和創造力,把自己的想法和情感表達出來。Martina的作品,主題往往也是跟社會環境和自我發展緊密聯系,自由地表達自己對個人與社會的理解和認知。
在這樣一次次的主題性表達中,藝術不僅讓Martina變得更加自信,更讓她對很多個人及社會問題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即將畢業的Martina,很舍不得在世華的日子。她最懷念的,還是和藝術組的同學們一起去蘇州、上海看展的經歷,“大家一起坐在大巴上,說說笑笑,嘻嘻哈哈,就十分美好”。
當然,不舍之外,也有期翼。“大家一定要盡早做作品集,要多看多學習”,Martina從自身經驗出發,分享著她的“獨門秘籍”,“我在社交媒體上,比如小紅書、抖音,都關注了很多畫畫的博主,的確能學到東西”。
這是Martina給后來者的建議。
希望Martina能一直“自由散漫”下去,永遠可以帶著激情與熱愛,說出“學藝術,是我做過最正確的決定”這句話。
這是我們給Martina的祝福。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