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圖】
校友名片
*
郭坤翰
深圳(南山)中加學校2022屆畢業生
現就讀于香港大學 數學&計算機科學雙專業
*
校友故事
*
選擇港大
2022申請季,我收到了多倫多大學、滑鐵盧大學、香港大學、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等9所大學的offer。結合自己的專業和興趣方向,加上便利的地理位置,最終我選擇了香港大學。
如果有人認為,到香港讀書就是度假,吃吃喝喝然后輕松過關,那就大錯特錯了。港大的學生大多數是通過國內高考或香港本地高考選拔出來的尖子生,可謂人才濟濟,競爭相當激烈。我選擇的專業是數學同時雙修CS,都是難度相對較高或者說比較卷的學科,想要在四年修滿學分的同時保留競爭力較大的GPA,對我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挑戰。大學的知識本身比高中難許多,加上眾多來自高考生及香港本土高材生的壓迫感,使得我在高中到大學對接的過程中屢屢受挫,不過好在最終還是挺了過來。
說到這里,就不得不提一下高中時的AP課程了。AP作為美國College Board組織的國際考試,旨在向高中生提供提前學習大學課程的機會。經過一學期的大學學習,我認識到了微積分于高等數學的重要性,而在高中所學的AP微積分AB和BC,無疑為銜接大學打下了扎實的基礎。當然,無論是普林斯頓還是5 Steps to a 5的AP系列教材,其難度都低于大學課程內容。因此,如果你想在高中多了解AP,并為大學轉換或學習建立更加牢固的基礎,還是建議要在夯實課內所學知識的同時,課下多鉆研、多思考、多拓展,而非只滿足于AP考出4或5分。
學會利用時間
說實話,我的學習效率不算很高,如果在高中還可以做到綽綽有余,那么在大學的環境中就顯得嚴重不足了。在港大,除了上課,我基本一天到晚都泡在自習室,一方面是學習環境非常好,另一方面也是永遠有做不完的事。
這是我一度認為的大學生的正常時間表,直到我認識了一名山東的校友。他在生活中是一位非常有趣的人,但是令我欽佩不已的是,他永遠能在決定開始學習并坐下來的那一瞬開啟另一個人格。在我眼里,學習時間永遠是至少一個小時起步,中間不能有其他干擾。他則不同,他可以為了利用好半個小時從宿舍跋涉來自習室,然后無視整個世界,潛心研究半小時,然后心滿意足地轉身離開。夜里十點,當我還在解矩陣方程的時候,他已經把某個游戲的個人排名刷新到香港地區第一了。
真的由衷感嘆,在大學,比較的永遠不是誰更卷,而是誰真正會利用時間。“卷”只是不會學習的人用來掙扎于學習和生活雙重困境的借口;而懂得利用時間的人,早已在人生的各個領域活得風生水起,游刃有余。
生活在HKU
在香港這樣一座國際化、繁忙而開放的城市,有很多的機會和選擇。留學香港對于深圳學生來說,確實非常便利,理論上可以實現天天回家。飲食習慣和文化傳統跟內地也很接近,比起其他地方,隔閡感少了很多。校園里的幾家餐廳菜品都不錯,基本沒有雷區,即便是備受廣大內地同學不屑的燒臘,美心的出品也深得我心。
港大的課余生活也相當豐富,這里有上百個學生社團,涵蓋了文化、運動、信仰、服務、學科專業等各方面,活動海報遍布校園。不過對于不愛熱鬧的我來說,交朋友可能得另辟蹊徑了。
*
校友寄語
*
從高中到大學,每個階段我都難免會有焦慮和擔憂,唯一不變的是,我從來沒有想過放棄。因為我始終相信:任何努力,任何付出,都會有回報的,做好自己該做的,堅定目標,只要出發,就會到達!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