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提升少年兒童交通安全意識水平,營造兒童友好型交通可持續發展環境,11月29日,由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指導,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中國少年兒童新聞出版總社主辦,梅賽德斯-奔馳星愿基金公益支持的《中國兒童交通安全藍皮書系列:城市小學生交通安全現狀、問題及解決方案研究報告》交流會暨“兒童交通安全教育與兒童友好型規劃”圓桌沙龍在線上順利召開。
近年來,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組織專業團隊,針對我國少年兒童群體交通安全開展了專題研究。由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梅賽德斯-奔馳星愿基金公益支持,在會上發布出版的《中國兒童交通安全藍皮書系列:城市小學生交通安全現狀、問題及解決方案研究報告》是其中重要成果之一。該報告通過社會調查、數據分析及文獻梳理,對我國城市小學生交通出行安全現狀特征、風險問題進行了歸納總結,并提出相對應的解決思路與方案,包括建設“兒童交通安全友好城市”的七條倡議。此次交流會圍繞研究報告作了進一步的延伸和探討。
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副主任劉艷、中國少年兒童新聞出版總社副總編輯吳崢嵐、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副秘書長張華偉、中國教育學會家庭教育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盧勤、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兒童研究所所長孫宏艷,以及來自交通安全、兒童教育、心理學、交通規劃、媒體傳播相關領域的行業專家和“安全童行”項目學校的教師代表參加了交流會,大家齊聚云端,思想碰撞、智慧發聲。
(資料圖)
交流會開始,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副秘書長張華偉為會議致辭,他表示:少年兒童的安全教育始終是青基會關注的核心領域之一。未來,將繼續依托星愿基金這個公益平臺推進符合新時代發展方向的高質量公益項目建設,更加有力地為新時代青少年提供新助力。
會上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副主任劉艷提到兒童交通安全教育面臨的三大關鍵問題:誰來教,以學校為主陣地,聯合公安部門、教育部門、家庭、公益組織、公益企業等主體,形成教育合力;教什么,更應該側重于風險感知、識別以及規避風險的方法,并提升兒童的風險意識、法制意識和文明意識;怎么教,結合兒童的認知特點,做到趣味性、互動性、體驗性、貼近性和實踐性的有機結合。
中國教育學會家庭教育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中國少年兒童新聞出版總社首席教育專家盧勤談到兒童安全教育三原則:記得住、忘不了,對交通知識、交通法規要熟記于心; 問得出、答得上:圍繞安全隱患,運用互動方法,讓兒童自己提問,自己回答。設計兒童交通安全十個怎么辦?做得到、反復練:在成人帶領下進行安全訓練,做到代入式、沉浸式、體驗式、互動式,喚醒孩子的安全意識,讓交通安全行為成為兒童的行為習慣。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兒童研究所所長孫宏艷提出安全教育要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培養少年兒童良好的交通安全習慣,需要知情意行四個要素的完美結合:知,提高兒童對交通安全的認識、明確交通安全的規范;情,在兒童心中形成自覺遵守交通規則的認同感與自豪感;意,培養兒童不受其他因素誘惑與影響的意志力;行,通過家校社合作對兒童進行安全行為訓練,并對他們的行為進行及時評估,最終使中小學生形成良好習慣。
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交通安全宣傳教育研究部負責人朱建安談到,《城市小學生交通安全現狀、問題及解決方案研究報告》主要內容;通過文獻梳理、社會調查和數據分析,提煉歸納總結我國城市小學生面臨的交通安全風險點,重點研究小學生出行特征、交通環境和交通安全之間,小學生交通安全認知思維、教育方式和交通安全之間的關系,并提出建設兒童交通友好型城市的思考和路徑。并提出兒童交通安全教育的重要性:讓下一代學會“知危險,會避險”,提升自身規避風險的能力;從孩童時代起的系統教育,能培養從小樹立起敬畏生命、守護規則、崇尚文明的認知和信仰,是提升未來二三十年我國整個道路交通安全水平的基石。
蘇州規劃設計研究院市政交通部副總工程師徐瑗瑗談到:探索兒童友好型城市的交通規劃與設計應以“孩子的目光”設計城市,會變得“更友好”:做好區域規劃,學校部局要體現統一規劃、分類統籌等原則;學校規模要體現合理性、超前性、效益性原則;學校選址要體現均衡化、交通安全便捷等特點;學校周邊交通,學校周邊的道路既要承擔區域整體的路網通行功能,也要承擔學生出行、家長接送、公共交通、臨時停車等服務功能;學校內部交通:規劃好學校出入口;做好人車分流、無車校園等不同的功能分區;為接送孩子家長安排好停車設施;做好接送管理的錯時上下學接送、人性化設施等工作。
清華大學社會治理與發展研究院培訓辦公室專職培訓師、教育學博士賈新超談到:交通安全教育要“以兒童為本”,兒童友好型交通安全教育,要與兒童發展相適宜:年齡適宜性,小學低年級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適合用故事、圖畫的方式開展交通安全教育;小學高年級學生可適度通過講道理、邏輯推理的方式講解安全知識;個體適宜性,對心理承受能力較強的孩子,可以用畫面刺激性較強的暴露療法;而對于敏感脆弱的孩子,要考慮更溫和的方式;文化適宜性,考慮區域環境如城市和農村的差異、家庭經濟條件等差異。
一善書店運營開發總監兼栩栩華生汽車總監周李提出,情景模擬打造獨特的交通安全體驗空間,讓道路安全文化融于校園文化:要在學生視線范圍內高頻展示安全標識等交通安全文化元素;利用教學樓里的“十字路口”,課間操時候的“潮汐車道”,旋轉門廳的“環島”,模擬多樣的交通場景;兒童交通安全教育更適合實踐性教學,多開展一些實踐性的趣味教學。
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交通安全宣傳教育研究部助理研究員、主任助理李君談到如何進行落地的交通安全教育,需從以下幾點著手:更加開放的教育理念,安全教育不僅是主題教育和知識傳授,更是和美育、德育、體育等結合的教育;更加貼近兒童的教育手段,符合兒童的認知特點和水平,回歸“兒童的視角”,如在校園里鑲嵌式地進行“環創+教育”模式,讓兒童在潛移默化中接受熏陶;在全社會形成崇尚規則的交通安全文化,通過教師、家長不斷給予孩子關于交通安全文明行為的積極正向影響。
北京市東城區金臺書院小學德育主任張莉提出,深化友好型社會協同,共同做好交通安全教育,交通安全教育需要發動社會力量:協同教師、交警和課程開發者,開展分級分層、新穎生動的交通安全教育課程及培訓,讓安全教育與時俱進;教育內容應符合教育規律和兒童發展認知特點;聯合交警、司機、安全教育專家,建立完善、專業的師資隊伍;
交流會最后,中國少年兒童新聞出版總社副總編輯吳崢嵐對大會進行總結,她認為:少年兒童是交通的參與者,他們的觀念和行為正在塑造著我們社會未來的文明程度和生態環境,也可以說兒童的安全代表著家庭的幸福,也承載著整個國家和社會的未來。她呼吁在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的指導下,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中國少年兒童新聞出版總社、梅賽德斯-奔馳星愿基金以及更多的交通安全公益聯盟,共同攜起手來,為兒童安全、為兒童友好社會繼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