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楚大地美如畫,最美沙洋油菜花”。三月的荊楚大地百花綻放,在全國唯一的“中國菜籽油之鄉”——湖北省沙洋縣,不管是高速公路、國省道干線公路沿線,還是通村連組、房前屋后、田間地頭的農村公路兩邊,映入眼簾的是漫山遍野、望不到邊的金黃油菜花。
在沙洋油菜花海核心景區的曾集鎮張池村,雙向四車道的瀝青公路穿村而過,路邊停放了許多旅游大巴車和私家小車,有的游客乘坐210路公交車到張池村打卡。“張池村,文旅名村、金色張池”和“油菜花海歡迎您”的宣傳牌迎接各地游客,村口長廊上紅底黃字的“長江谷文明,荊楚新門戶”格外醒目,長廊里各鄉鎮特色農產品展示展銷區留住了游客腳步,既滿足了游客需求,又增加了農產品附加值。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張池村是湖北省油菜花節暨荊門·沙洋第十五屆油菜花旅游節的主會場,景區道路通進了村灣里,村落串聯,游客進村游玩方便,給農家樂帶去人氣。”曾集鎮黨委書記楊興國介紹,油菜花節期間,村里有近20家農家樂,高峰時平均每家日營業額可達6000元。
沿著水泥路走進花海,四通八達連通油菜花海的產業路上賞花游人絡繹不絕,村民在較為寬敞的路口交匯處售賣野韭菜餅、干豆角、礦泉水飲料、兒童玩具等。
公路沿著產業建,產業圍著公路轉。登上觀景臺放眼望去,金色的油菜花海隨風逐浪,清香撲鼻,由黃、白、粉、橙等顏色的油菜花穿插種植“長”出“大美沙洋”4個大字,花海變身“藝術田”,游客們有的輕撫菜花、嗅花香,有的三五成群在花海中嬉鬧拍照,有的各種POSE讓人眼花繚亂,有的網紅走進油菜花叢中拍攝抖音,有的在進行網絡直播,有的在油菜花迷宮中穿梭……
“我今天跟朋友一起來看油菜花,花朵有各式各樣的顏色,風景也很美,值得一游,非常開心。”游客張女士激動地說。
“這還沒到飯點呢,不算忙,過會人多了起來,十桌都能坐滿,有時還要排隊。”52歲的張池村10組村民陳菊在路邊開了琴子農家樂,她邊忙著招呼客人邊說,自己以前在外務工,路好花美游客多,回來開辦農家樂,忙時要請4、5個幫工,一年能掙十來萬。
張池村支部書記康成雄說,村里在公路沿線新建49個種植蔬菜瓜果的大棚,一建好就被村民承包一空,大棚內的草莓正是豐果期,既滿足了游客采摘需求,又增加了村民收入。
離開張池村,沿著暢通的公路前行,路旁金黃色的油菜花燦爛盛開,來來往往的車輛穿行在油菜花海中,真有“人在車上坐,車在畫中游”之感。
一花引來百花開。在公路直達景區的曾集鎮雷都村櫻花部落,漫天飛舞的櫻花吸引眾多游客。
“受去年天氣干旱的影響,今年的花期有所推遲。”景區負責人說,園區占地面積800余畝,定植櫻花樹2.1萬株,擁有櫻花品種30余種,是國內單體最大、品種最多、花期最長的主題櫻花園。
“雖然在沙洋,櫻花園不如油菜花海出名,但是公路成網,給櫻花部落‘引流’不少,許多游客看完油菜花,順路就來到了這里。”楊興國說,同在一條景觀道上,櫻花園也享受到了公路帶來的“紅利”,目前園區正忙著裝修民宿。
以路為媒,以花唱戲,沿路看風景。沙洋縣農村公路管理局局長瞿勇介紹,為加大“四好農村路”建設力度,沙洋縣先后投入資金4000余萬元,支持曾集鎮建成50公里美麗環形農村路,成功創建“四好農村路”省級示范鄉鎮,將油菜花景區、櫻花部落、潘集湖國家濕地公園、岳飛城等景區一線串珠,方便游人賞花賞景,擦亮沙洋路農旅融合新名片。
修建一條路,打造一片風景,帶動一方經濟,致富一地百姓。靠著四通八達的路網,沙洋縣大力發展鄉村旅游,利用得天獨厚的生態資源優勢,發展農家樂、民宿、采摘、花海觀光等休閑旅游產業,逐步帶領村民吃上“旅游飯”,全縣農家樂有400余家,平均每家年收入超3萬元。
“賞油菜花海、觀現代運河、走荊襄古道、游美麗漢江”。沙洋縣交通運輸局局長張軍說,為擦亮“中華第一縣”的品牌,沙洋縣交通公路部門圍繞產業用心修好路,如今棗潛高速、襄荊高速、五洋公路、漢江二橋、G348國道、G234國道全縣貫通,五洋公路、江漢運河、207國道沿線6個鄉村旅游點已極具規模,形成了路衍經濟,服務了地方經濟發展。
車行沙洋美麗公路,一輛輛大小車輛穿梭行駛,一批批游客走進花海和農家小院,不斷推動“美麗顏值”源源不斷轉化為“經濟價值”,共同描繪出村路暢、農業興、農村美、農民富的鄉村振興圖。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