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貨車司機龍兵近來常常跑湖北至貴州云南廣西線路,對于今年上半年的運價情況,龍兵感受頗深:“今年上半年,貨運平臺運價一直處于下降狀態,有時候跑一趟車自己還會虧損。”而在貨運行業中,近期向筆者反映運價低迷的貨車司機不算少數。
近日,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組織召開2023年下半年公路貨運形勢分析會,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研究室主任、公路貨運分會秘書長周志成表示,隨著疫情防控政策優化調整,貨運行業并沒有等來期望中的好行情,運價也沒有因疫情的消散而好轉。
上半年運價低迷市場激烈競爭
【資料圖】
“今年上半年運價總體呈現比較低迷的態勢。”交通運輸部公路科學研究院工程師趙南希介紹,根據監測數據,2023年上半年普貨的平均運價為0.4元/噸·公里,環比下降0.7%。其中短途為0.53元,中途是0.44元,長途是0.32元。長途的運價變化幅度比較大,同比下降了2.9%。大宗貨物來說,主要是煤炭運輸,環比下降大概6%。
而談起道路運價低迷的原因,除了貨運行業熟知的供大于求外,與會專家認為當今貨運市場內卷加劇,市場激烈的競爭也是導致運價低迷的核心要素。
據周志成介紹,今年上半年,社會物流需求尚未恢復到正常的水平,不論從PMI指數還是社會零售消費的變化,包括出口集裝箱的定價指數都可以看到行業對物流的需求都較為低迷。
市場對物流需求的減少也導致不少物流企業為了爭奪貨源不斷降低自己的議價權。羅戈研究院院長潘永剛在此前的調研中發現,市場運輸恢復常態之后,競爭變得激烈,物流企業議價能力減弱,而企業降本增效的同時也在壓縮物流相關的費用。
上海則一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華北區總經理何華也表示,為了增長市場份額,一些企業還會選擇與物流公司簽訂或變更長期合同。這種合同通常會要求物流公司提供更低的價格和更長時間的服務。雖然這對企業來說可能是一種經濟上的好處,但對于整個市場來說,卻會導致運價的低迷。
目前,中國公路貨運市場是一種層層分包的格局。從最上游的托運人到實際承運人的中間,還有承運人、經紀人、貨代、第三方物流公司等各樣的經營主體,并且在實際情況中,中間層可能還會存在多種模式。物流公司接受降價的同時會將運價傳導到個體貨車司機或者第三方物流公司手中,從而影響司機收入。在極低的運價下,一些司機或者企業為了賺取微薄利潤,利用17.5米板車等超限超載車輛承運貨物,不僅進一步擾亂市場秩序,還嚴重影響車輛行駛安全。
加強規范化監管 引導供需價格合理回歸
對于2023年下半年公路貨運市場的發展趨勢,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副會長賀登才表示,我國擁有14億人口的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公路貨運需求是剛性需求不會過度下滑,行業企業對于下半年市場發展要充滿信心。
交通運輸部規劃研究院綜合所物流中心主任甘家華則給出了一組數據,今年上半年公路的快報數貨運量是190億噸,與去年同比增長7.5%,高速公路貨車通行量也同比增長7%。從公路整個貨運市場運行情況來看,下半年貨運量將會呈現比較樂觀的趨勢。
物流企業也給出了比較積極的反饋。何華表示,下半年將迎來國慶、“雙11”、“年貨節”等傳統購物季,預計運價將在10月份以后呈現上漲趨勢。
但面對目前道路物流行業存在的車比貨多、市場內卷加劇,超限超載車輛屢禁不止等現象,如何實現實現公路貨運行業高質量發展?賀登才提出要努力提高標準化的供給,要淘汰違規非標車型,禁止“0”首付銷售新車;加強規范化監管,保證“監管一張網”,實現“全國一盤棋”。
“通過標準化供給能夠釋放大量合規車輛供給的需求,引導供需價格合理回歸,同時也希望在治理過程中保證監管的公平統一,‘全國一盤棋’,有效限制市場過度的競爭。”為此,周志成建議,盡快開展重點車型超限超載治理,引導不合規車輛盡快退出市場。
此外,數字貨運平臺在低價治理方面不斷進行努力。滿幫集團公共事務部總經理兼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孔慶峰表示,前不久,滿幫平臺全面升級價格治理機制,上線“火眼金睛”產品。該產品充分利用大數據和算法技術,深入用戶運營全鏈路,對低價進行提前預測、快速識別、智能分析、自動判斷,并將解決方案及時觸達貨主和司機,提升司機找貨效率,讓貨主發貨快、走貨更快,維護市場公正常秩序。數據顯示,今年以來,滿幫平臺日均觸發阻斷去重貨量超過4萬單,重貨率下降了30%。觸發低價提醒日均貨量近5萬單,發貨后價格優化日均貨量達3萬單,價格優化率達到了7.5%。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