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2月16日,從國家軌道交通電氣設備與系統技術委員會SAC/TC278獲悉,由中鐵第四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簡稱鐵四院)主持并代表中國向國際電工委員會IEC/TC9提交的國際標準提案《軌道交通列車過分相系統匹配技術準則RailwayApplicationTechnicalcriteriafortheco-ordinationsinneutral-sectionpassingsystemfortrain》通過全球成員國投票,正式成立IEC/TC9/PT/PT63488新項目國際工作組,這是我國首次主持的鐵路電氣化技術領域國際標準。
該項標準國際工作組召集人將由鐵四院電化院李紅梅擔任并主導,戚廣楓、方志國等作為專家、秦臻作為召集人助手。未來3年,工作組將組織中國、加拿大、法國、英國、日本、俄羅斯、瑞士等7個國家的國際鐵路專家聯合起草該標準。
該國際標準以我國國家標準GB/T 36981-2018《軌道交通 客運列車斷電過分相系統相互匹配準則》、行業標準TB/T 3197-2018《列車過分相系統車載控制自動過分相裝置》以及中國鐵建企業標準Q/CRCC 13602-2021《接觸網地面轉換自動過分相系統相互匹配技術準則》的成熟技術為基礎,旨在制定列車過分相系統相互匹配準則,用于規范工程和運營中列車過分相系統所涵蓋的線路、站場、橋梁、隧道、牽引供電、牽引變電、接觸網、列控系統、車載系統、信號系統和動車段(所)等子系統間及主要設備參數的匹配要求,以規范列車控制斷電過分相或地面設備控制帶電過分相的系統功能,確保實現列車過分相的運輸可靠性,降低過分相故障等風險帶來的維護搶修成本。
鐵四院于2019年10月提出該項國際標準提案,通過國家局和軌標委秘書處組織的國內多輪評審,代表中國向IEC/TC9國際標委會秘書處進行了提案的多次匯報。經國際投票,TC9秘書處于2021年1月決議成立了ahG27特別工作組,鐵四院聯合國內主要技術專家,堅持3年有余的不懈努力,積極召開多輪網絡工作組會議,先后與日本、德國、法國等7個國家專家反復溝通并交換意見,組織完成了最終提案的研究編制和提交,最終于近日獲得全球多數國家投票支持并立項成功。
自我國高鐵建設初期開始,鐵四院電氣化專業便走出國門,加速發展國際交流與合作,率先開啟了中國技術推動IEC國際標準化發展的新征程。
2009年,鐵四院勘察設計的武廣高鐵通車運營,這也是我國首條在牽引供電和接觸網領域自主創新的高速鐵路,標志著我國高鐵技術全面成熟。同年,鐵四院成為了國家牽標委牽引供電分組副組長單位,規劃牽引供電標準體系,開展國際標準的提案,組織國際標準工作組會議,從跟隨國外先進標準到推動國際標準體系建立,不斷提高鐵路電氣化領域在國際上的話語權,推進了更多代表中國的高鐵技術成為國際標準。
經過十余年的精心組織和專家們的努力工作,目前鐵四院已在IEC牽引供電、接觸網、安全接地、車網運行匹配等技術領域的系統層次、裝備層次等標準中,代表中國完成了18項國際標準的編制工作。
此次國際標準的主持制定進一步拓展了中國高鐵技術國際合作交流的空間,提升了中國企業在國際軌道交通領域技術及標準制定的話語權,打開構建標準引領技術發展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