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6月16日,一臺長142米、直徑12.66米、重3500噸的“長江號”盾構機在渝湘高鐵長江隧道洞內徐徐轉動刀盤,這頭“巨無霸”將在重慶南山149米深處啟動難度最大的穿江作業,這標志著全國首條穿越長江高鐵隧道正式進入盾構掘進施工階段。
重慶長江隧道從重慶火車站起始,經行范圍下穿市政道橋、軌道交通線路、房屋建筑、人防洞室、長江河谷、南山山體,隧道整體凸顯穿山、穿城、穿江、穿水的復雜特點,正線全長11.94公里,單洞雙線隧道,地質結構復雜,有巖溶、破碎帶、煤層瓦斯區、采空區等不良地質,全線重難點控制性工程為Ⅰ級高風險隧道,由中鐵二院勘察設計、中鐵十四局集團承建。
重慶長江隧道被稱為“萬里長江高鐵第一隧”,盾構段全長3845米,穿江區間長達1282米。地質復雜多變,泥巖砂巖反復變化,節理裂隙帶多,最小覆巖厚度僅10米,穿江技術難度大。
不僅如此,隧道還穿越渝中半島和南岸區,下穿市人民醫院等126棟建筑物,地表最高建筑160米,6次穿越運營地鐵軌道線。同時,穿越南山翠云水庫等大小水體計4處,距離庫底最小凈距僅17米。
“為攻克難題,隧道江底掘進摒棄傳統鉆爆法施工,中鐵十四局發揮大盾構核心技術優勢,量身打造出一臺泥水平衡盾構機。”該項目負責人蔣威介紹,這是國內第一條完全在山洞里面進行盾構機組裝、始發、接收并拆解的盾構隧道。
“設計中創新運用的大直徑盾構機在洞內組裝與拆解技術,解決了本項目盾構法施工受限于始發或接收場地瓶頸,為項目順利實施保駕護航。”中鐵二院重慶公司隧道專業高級工程師陳楊介紹。
重慶長江隧道在穿越長江主航道時最大水深有42米,最小覆巖厚度僅10米,最大水壓達到0.9兆帕,相當于指甲蓋大小面積上承受9公斤的壓力。為確保施工安全,“長江號”盾構機采用多項最新配置和技術,包括開挖倉高精度氣液壓力平衡控制技術、高壓沖刷系統、帶壓重型刀盤、有害氣體自動化監測技術、主驅動密封自動壓力平衡技術等。
據介紹,長江隧道建成后,將實現重慶站與重慶東站快捷貫通,將重慶站由盡頭式火車站變為貫通式火車站,使渝湘高鐵、渝萬高鐵在中心城區的重慶站與成渝高鐵貫通。
渝湘高鐵是國家中長期鐵路網規劃的“八縱八橫”高鐵網中廈渝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全長近800公里,其中新建重慶至黔江鐵路,正線全長269.5公里,設計時速350公里,從重慶站引出,向東經渝中、南岸、巴南、南川和武隆5個區、彭水縣,止于黔江區,是成渝城市群、長江中游城市群、海西城市群間高速客運交流的通道。
項目建成后,將進一步完善全市高速鐵路網布局,加強沿線區縣和中心城區經濟聯系、人員往來,促進沿線旅游資源轉化為經濟資源,提升重慶對周邊地區輻射帶動作用等,具有積極意義。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