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自2008年參加工作以來,王足剛靠著一股拼勁,從一名基層工人一步一步走到項目部管理崗位。今年是他首次當選全國人大代表,趕赴首都建言獻策。
“作為一線建設者,我參與了許多重大工程建設,我認為面對激烈的國際競爭,想要實現交通強國戰略,必須有核心技術的突破。”如今已是中鐵六局豐橋公司石家莊項目部副經理的王足剛說,這幾年我國交通建設行業有很多突破性的成果,自研的大型盾構機、新型軌道板、高速飛車試驗平臺等高精尖設備打破了國外技術壟斷,實現了突破和跨越。“所有這些成績的取得,都來源于科技創新。”
在他所參建的津興鐵路項目中,王足剛和同事們處處精打細算,創新優化施工方案,為項目節約成本上百萬元。同事有時說他很“摳”,王足剛不在意:“只要是國家和老百姓的錢,一分也得掰成三份花!”
今年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王足剛提出了“進一步保障推動建筑行業產業工人技能素養提升相關舉措”建議。這也源自于他多年在交通建設一線的親身經歷,“以我所在的行業為例,現在的從業人員普遍年齡偏大,后續的產業工人一是普遍比較難招,二是技能素養滿足不了現場需求,急需國家進一步細化完善相關政策,保障建筑行業的持續健康發展。”
王足剛建議,進一步健全完善符合產業工人需求的現代職業教育制度。其中,完善校企合作訂單式培養和聯合培養育人模式,推行以“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企、校企雙師聯合培養”為主要內容的企業學徒制培養模式,進一步推動技能人員在職前教育階段走進企業、走進現場一線。此外,還要進一步構建完善符合產業工人職后學習需要的制度機制。例如,鼓勵支持中央企業建設高技能人才培養基地,發揮引領示范作用,帶動上下游企業開展職業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