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黨的十八大以來,農民收入持續較快增長。據國新辦2023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新聞發布會消息,城鄉居民收入比從2012年的2.88下降到2022年的2.45,城鄉收入差距逐步縮小。但也要看到,2022年財產凈收入占農民收入的2.53%,還有很大潛力和空間可以挖掘。為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促進農民就業增收、促進農業經營增效、賦予農民更加充分的財產權益。
“老百姓腰包鼓了,各行各業都好發展。”全國人大代表、中國郵政集團江蘇省宿遷市泗洪縣郵政分公司歸仁支局局長殷勇長期在農村工作,無時無刻不在與農民打交道,身上天然帶著“三農情結”。今年全國兩會,他帶來的加強美麗農村路建設、加快縣鄉村三級農村物流體系建設等建議緊緊圍繞鄉村振興話題。
“在快遞末端,大多數快遞企業只在鄉鎮設置郵件自提點,快遞網絡建設向下延伸不足,加上缺乏電商支持,農民手中的初級農產品只能就近流入農貿市場,價格較為低廉。”殷勇認為,農村地區“工業品下鄉,農產品返城”仍有較大提升空間。
隨著“客貨郵”融合發展,公交帶貨正為鄉村振興“加郵”助力。殷勇介紹,泗洪縣成立了多部門組成的工作領導小組,從源頭將客運、貨運、郵政、快遞融合在一起,推動資源要素向農村市場傾斜,完善了農產品現代流通體系。
目前,泗洪實現了“縣鄉有中心、村級有站點”的郵政快遞服務全覆蓋。泗洪郵政分公司通過三級農村物流體系累計服務3000余名農戶,農產品發送量達267.3萬件,助力農產品銷售額約1.2億元。去年,泗洪郵政分公司幫助當地銷售特色大米超3000萬元。
但在一些欠發達地區,充分利用鄉村公交場站資源并不是件容易事。殷勇建議,政府要提前規劃好市域各縣、區農村寄遞物流體系建設與運營方案,加強資金支持,整合交通運輸、商務、農業農村及郵政等部門的現有資源,盡快形成“政府主導、多方合作”的工作機制,并對路齡較老、路面損壞比較嚴重的農村公路進行全面排查整修,打牢發展的硬件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