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3月17日上午,伴隨現場總指揮的一聲令下,最后一節拱肋節段平穩而精準的安裝就位,世界在建跨徑最大雙跨連續拱橋——渝湘復線高速公路關鍵性控制工程雙堡特大橋主拱成功合龍。
雙堡特大橋是重慶渝湘復線高速公路關鍵性控制工程之一,該橋位于重慶市武隆區境內,青山擁簇、綠水環繞,合龍后的主拱肋猶若一雙炫麗的彩虹,與青山綠水交相輝映、渾然天成。
“該橋主橋為2×405米雙跨連續上承式鋼管混凝土拱橋,為世界在建跨徑最大的雙跨連續拱橋?!彪p堡特大橋總工程師尹濤介紹,大橋施工面臨“W峽谷”地形、巖溶地質、繁瑣工序、超高精度、復雜組織體系等多重困難,建設難度前所未有。
為確保大橋建設順利進行,項目采用多種先進施工技術,其中三維激光掃描數字預拼裝技術在國內屬首次全面應用。
尹濤稱,該技術采用三維激光掃描儀對組拼好的拱肋節段進行點云數據采集,采用智能處理算法,快速建立三維可視化模型,并對拱肋節段的尺寸、平整度、外觀點等進行智能數字化檢測,技術人員只需對照模型就能輕松檢驗鋼構件的組裝精度該技術還可以對相鄰的拱肋節段的拼接控制點進行智能提取,開展智能數字化預拼裝,以虛擬匹配替代實體匹配,有效節約了拱肋拼裝時間。
據介紹,該項目還運用了中交二公局自主研發的千米級纜索吊系統,這套系統跨徑900米,吊塔高達167米,最大吊重210噸,索鞍可左右幅橫移,是目前世界采用臨時塔架結構跨徑最大的纜索吊,也是世界同等結構中吊重最大的纜索吊。
由于纜索吊一次只能吊一個節段,單側扣掛時會對扣塔和中間拱座基礎產生不平衡彎矩和水平力,造成扣塔應力增大,影響扣塔安裝,同時會造成扣塔偏位,影響拱肋線形。為消除單側拱肋吊裝時產生的不平衡力,采用了智能索主動平衡控制系統,解決中間墩不平衡扣掛問題,該技術也是國內的首次應用。
渝湘復線高速公路是目前重慶最大的高速公路投資項目,總里程280公里,全線平均橋隧比達到80%,由巴南至彭水、彭水至酉陽、武隆至道真(重慶段)三個項目段組成。
截至2月底,渝湘復線高速項目總體建設推進順利,自開工累計完成投資368.43億元,占總投資640.5億元的57.52%。已架通橋梁52座,已貫通隧道39座。
重慶市交通局有關負責人介紹,渝湘復線高速公路的建設將極大緩解渝湘高速公路日益增長的交通壓力,保障渝東南方向大通道暢通。同時,進一步完善渝東南地區的客運、物流網絡,為當地生態農業、養老產業、旅游業等綠色產業的發展提供配套的基礎設施。其中,武道段屬于“三環十二射七聯線”中第四聯線的南段,建成后將進一步拓展成渝經濟圈與黔北經濟協作區的經濟合作空間,對增強成渝經濟圈輻射集聚能力和加速構建“長江經濟帶”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