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8月23日至25日,福州地鐵4號線首通段開始免費試乘,許多本地市民、外地游客以及地鐵的建設者聞訊趕來,坐上了這趟號稱”換乘之王”的列車,嘗試乘坐福州地鐵4號線不用出站,可以環線換乘1、2、5、6號線的快捷舒適,親身感受到福州地鐵正式邁入“環線換乘”時代的幸福美好城市生活。
在眾多乘客中,有一位皮膚有些黝黑,看似普通但“身份特殊”的男子,他沉默無言,靜靜地坐在車廂上,看著列車快速飛馳過一個個站點,看著一個個乘客上下列車,從身邊經過,到沿線一個個站點換乘,他心潮澎湃,感慨萬千,眼睛不禁濕潤了。這名乘客,是中交四航局福州地鐵4號線項目經理、四航局五公司副總經理黃劍,他和他帶領的項目團隊,從2018年底開始進場,為了建好前錦車輛段,給列車造一個大器舒服的現代化“家”,早日建成福州地鐵4號線,揮灑青春,攻堅克難,在工地上度過了激情燃燒、頑強拼搏的1700多個日日夜夜。如今,4號線地鐵已經試開通,列車一列列飛馳,看到地鐵為老百姓出行帶來便利,為福州城市宜居和發展作出了貢獻,黃劍內心充滿自豪。
據了解,福州地鐵4號線是福建省首次采用全自動運行系統的線路,首通段起于帝封江站,終于鳳凰池站,線路長度24千米、全程41分鐘、設車站19座。作為福州市軌道交通線網中的骨干線路,福州地鐵4號線有著“換乘之王”的美譽,可與地鐵1號線、2號線、濱海快線(在建)、5號線、6號線實現環線換乘。首通段的開通運營極大地方便了福州市民的出行,標志著福州地鐵正式邁入“環線換乘”時代,對拉開福州城市框架、推動城市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而由中交集團軌道交通專業領航企業中交四航局五公司負責施工的福州地鐵4號線前錦車輛段,除了要打造一個面積達23萬多平方米,供列車停放、保養、檢修、救援以及技術培訓、辦公綜合的現代化“家”外,還是給3000多戶市民在地鐵上蓋安家打好地下基礎。
黃劍告訴記者,“福州地鐵4號線前錦車輛段還是一個國內少見的超大規模的帶上蓋物業開發場段項目,蓋板總面積達15萬平方米左右,相當于20個標準足球場大小,蓋板上方規劃建設44棟約40.5萬平方米的宜居社區,可容納3000多戶住戶”。
要打造這樣一個規模龐大、功能齊備的地鐵列車現代化之“家”,中交四航局福州地鐵4號線項目經理黃劍帶領項目建設團隊在業主和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敢于擔當,奮發作為,勇創新、保品質、提工效,在工程建設中打了一個又一個漂亮仗。
記者了解到,前錦車輛段項目為半地下結構,整體設計下沉8米,分蓋下及蓋外結構兩大部分,蓋板面積超過15萬平方米,蓋板由2461根結構柱支撐,承載上層建筑的蓋板厚度達到1.8米。為了給上蓋物業提供安全穩定平臺,在蓋板澆筑過程中,黃劍帶領項目團隊創新思路,將超大面積蓋板化整為零,共劃分為14個區域分開澆筑,每個區域澆筑混凝土量4000至5000立方米,有效保證蓋板混凝土澆筑質量。
為提高運輸效率,項目團隊積極采取智能化措施。前錦車輛段屬于超大基坑開挖工程,土石轉運距離超過70公里,轉運車次6萬多車次,每臺車輛都安裝了GPS定位系統,在確保土石轉運車有序可控的同時,大大提升了運輸過程的安全系數,也做到了定點卸運土方,提高了運輸效率。該系統具有車輛智能調度、定位與測速、數據管理等功能,能有效保證車輛有序高效行駛。
為了提高工效,項目部更是卯足了勁“保供應”。車輛段施工共有灌注樁8250根,一根樁需要3至4節鋼筋籠,累計需要3萬多節鋼筋籠,而所有鋼筋籠需要在10個月內全部完成。為提高制籠效率,項目部引進多臺全自動滾焊機。傳統的人工制籠一般需要4人操作,滾焊機每臺僅需1至2人操作,高峰期一天可生產200節,效率較人工焊接提高了2倍,有力確保了工期。
中交四航局五公司福州片區項目黨支部書記劉輝告訴記者:“站在新的起點上,項目建設團隊將在政府、業主和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繼續發揮本領強、作風硬,敢打硬仗、善打勝仗的精神,全力配合福州地鐵4號線最后順利開通,致力于將福州地鐵4號線打造成為精品工程和標桿工程,向福州人民交上一份滿意答卷。”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