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安徽省合肥市派河口水上服務區,一艘艘輪船從這里緩緩駛出,向北駛向淮河,標志著引江濟淮工程航道江淮溝通段開啟試運行。
(資料圖)
自此,長江和淮河兩條黃金水道由“二”字形,通過引江濟淮工程(江淮運河)實現“牽手”,形成“工”字形的航道格局,阜陽新增一條通江達海航道。同時,該工程將有效緩解淮河流域皖北和豫東地區15個市、55個縣市區、5000萬人口的水資源短缺問題。
水運航程大幅縮短
此前,淮河中游與長江中下游地區沒有直通航道,大宗貨物運輸需要繞道洪澤湖和京杭大運河。如今,依托引江濟淮打造的江淮運河,形成了一條新的南北水運大動脈,千噸級以上貨輪可直接通達上海、南京、合肥、武漢、重慶等城市,縮短航運里程200到600公里。阜陽、周口、信陽淮濱三地至合肥、蕪湖的9條集裝箱水運航線也同步開通。
江淮運河通航后,安徽省“兩橫一縱”干線航道網全面聯通,皖北皖南地區的水運航程、皖北地區與長江中上游的水運航程均大幅縮短。其中,阜陽到達長江航程縮短至500公里以內,到達合肥、武漢的航程較之繞行京杭運河縮短500公里以上。便捷的水運對安徽省內產業轉移和循環經濟帶的布置具有重大意義。
目前,阜陽市正在加快化工、糧食等產業基地沿河布局,建立以港口為樞紐的多式聯運格局。皖北和豫東地區的糧食和煤炭,長江沿線地區的建材和水泥,都可以借助江淮運河運輸。
此外,江淮運河通航后,不僅便利阜陽港與長江中下游南京港、太倉港、南通港、上海港等港口的港港聯運,還能開拓長江中上游的武漢港、黃石港、九江港、岳陽港等港口,形成更密切的港口“朋友圈”,使阜陽與長江中上游城市群聯系更加緊密。
建設多式聯運重要樞紐城市
經多年建設,阜陽市港口航道基礎設施已較為堅實。當前,阜陽港正處于從傳統貨物集散碼頭向多式聯運樞紐跨越發展的關鍵時期。截至今年年中,阜陽港共有生產性泊位45個,全市港口今年上半年完成吞吐量295萬噸、集裝箱5166標箱。
為進一步推動多式聯運發展,阜陽市交通運輸局成立工作組開展專題研究,針對煤炭、糧食、化工品和集裝箱等不同產業園區的運輸需求,有的放矢謀劃多式聯運布局,確定了“需求引領、突出重點,層次分明、合理布局,近遠結合、分期實施,規劃銜接、協調發展”的原則。阜陽市積極編制《阜陽港多式聯運布局方案》,重點打造“雙核、四極、四點”的多式聯運樞紐體系,力爭將阜陽建設成為安徽省多式聯運重要樞紐城市。
目前,阜陽市多式聯運項目建設平穩推進。安徽(阜陽)鐵路國際物流港項目總投資超60億元,配套工程已于今年一季度開工建設;阜陽潁泉“鐵公水”聯運項目投資40億元,擬在潁河岸線新建20至30個1000—2000噸級泊位和陸域物流園,配套專用鐵路、公路,目前正在開展方案設計、規劃選址等工作。未來,阜陽將打造有重要影響力的“鐵公水”多式聯運綜合交通樞紐,為服務皖北全面振興、支撐阜陽城市圈高質量發展聚勢賦能。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