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酷暑寒來,33個春秋,他幾乎每天都駕駛著機車奔馳穿梭在太行山中,山綠了、人美了、革命老區(qū)父老鄉(xiāng)親們生活越來越好了,沿線的一草一木對于他來說都如數家珍,變化看的見,開車越來越帶勁。
他就是邯鄲機務段唐恒賓,一名平凡又不凡的火車司機。
33年前,唐恒賓子承父業(yè)正式成為一名火車司機,這一跑就是33年,并且始終在邯長線邯鄲至潞城之間,從噴云吐霧的蒸汽機車,到機器轟鳴的內燃機車,再到現如今實現綠色出行的和諧型電力機車,他不僅經歷了中國鐵路整個動力時代,同時也見證了沿線革命老區(qū)翻天覆地的變化。
他牽引的邯鄲至潞城6423/4次公益“慢火車”,俗稱“太行老區(qū)號”,全程200余公里,途徑20個車站,運行6小時2分,平均時速不到40公里,雖然是名副其實的“慢火車”,但幾十年來服務的始終是沿途太行革命老區(qū)的人民群眾,帶火的是沿線地方旅游和經濟發(fā)展,“扎根太行、奉獻邯長”,雖然唐恒賓師傅還有三年就要退休離開自己的工作崗位,但是他仍在站好最后一班崗,為老區(qū)鄉(xiāng)村振興作出一點點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