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8月17日,中交二公院在海拔4500米的浪拉山隧道出口,完成世界最高海拔水平定向隧道勘探孔及孔內定向地質雷達測試。
中交二公院水平定向鉆團隊克服高原缺氧和極端寒冷(零下28攝氏度)的氣候條件,最終完成水平定向鉆長度552.5米。鉆進中,中交二公院勘察公司首創“水、動分離連接裝置”,破解大直徑套管與小直徑鉆桿偏心傳動難題,形成獨有的碎、塊石覆蓋層大直徑水平定向鉆穿越技術。經反復試驗,成功下放直徑273毫米套管40.0米、直徑245毫米套管22.0米。
成孔后,采用中交二公院自主研發的“存儲式定向鉆孔地質雷達”和“存儲式孔內電視設備”進行測試。其中,鉆孔定向地質雷達是繼青島WTC2024首展第一代全向鉆孔地質雷達后,中交二公院數智化勘察工程技術研發中心歷時一年攻關、集多項專利技術形成的第二代鉆孔地質雷達產品。鉆孔定向地質雷達突破了在鉆孔有限空間下天線定向發射和接收的行業難題,通過先進的MIMO雷達收發技術與SAR成像算法,可以精準識別出以鉆孔10米半徑范圍內地質異常體的規模及方位。
此次水平定向鉆不僅完成了既定的隧道勘察任務,更起到了提前泄水的作用,有效降低了隧道施工的安全風險。同時,標志著基本實現了“鉆機研發—鉆探工藝—孔內測試”全過程國產化、自主化,為高海拔山區復雜地質勘察奠定了堅實的技術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