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南陽隧道是浙江省杭紹甬高速杭紹段的起點,也是項目與規劃104國道(杭州中環)交叉設置的樞紐互通。截至目前,15個基坑中的14個已全部封頂,僅剩南陽隧道J基坑還在主體結構施工;5層10個匝道也已完成樁基783根,系梁219個,立柱627個,蓋梁260個,全面進入沖刺收尾階段。
由于天氣原因無法進行瀝青鋪設,目前正好完成了水穩層施工的項目不得不進入“冬歇期”。雖然路面施工暫停了,但這里的工作卻一點也不減。
“明年春天之前,我們還有三件事要完成。”項目5分部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項目部正在積極籌備新增的拌合站和砂石等原材料,為明年大面積施工提前做準備,并聯系相關施工隊伍,保證氣溫條件一達標即可進場施工。
在寒冬來臨之前,項目2分部和4分部分別在10月和11月順利完成了全線唯二采用現澆形式的兩座大橋——蕭山4號橋以及曹娥江大橋的合龍工作,為明年項目沖刺打下堅實基礎。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曹娥江特大橋獨特的鋼混結構以及大跨度等特點,大橋合龍需根據合龍時的溫度、配重量進行確定。項目4分部相關負責人介紹,“我們測量人員每隔2小時,對鄰近合龍段已完成梁段的標高進行全面觀測,結合合龍過程理論數據,確定合理配重量及合龍段的低溫澆筑時間。”與此同時,項目部將流水作業改為平行作業,合理調整合龍段施工順序,最終確保了曹娥江特大橋主橋高質量按時合龍。
此外,項目7分部內的紹興側預制廠11個生產車間、33條生產線同時運作,已于記者發稿當日完成該項目紹興側在建設期所需全部14049片梁板的生產供應工作。
高效施工的背后,是高端技術的加持。據介紹,紹興側預制廠打破傳統制梁模式,采用國內領先的“固定液壓側模+移動底模+蒸汽養護+分階段張拉”全新制梁工藝,從智能化、信息化著眼,全方位工廠化管理,實現鋼筋綁扎、混凝土澆筑、蒸汽養護、二次張拉均在流水線上完成,極大提高預制速度,日產量最高達33片,是傳統梁廠的3-5倍。
據悉,杭紹甬高速杭紹段項目全線52.81公里,作為國家高速公路網的重點項目,是浙江省推進“四大建設”的重點項目和浙江省智慧高速公路建設的標志性工程,也是浙江省目前交通工程建設單體投資最大的PPP項目,預計2023年年底通車。今年以來,項目已累計投資105.44億元,開工累計投資240.56億元,占批復概算293.98億元的81.8%,提前完成了年度投資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