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橋連兩岸,飛索跨龍門。4月17日,隨著最后一根主纜索股牽引到位,由廣西交通投資集團投資建設的龍門大橋主纜全部完成架設。這是廣西交通投資集團發揮廣西交通建設主力軍作用,落實今年自治區黨委、政府和自治區國資委有關部署,高質量推動新時代壯美廣西建設的生動實踐。
遠遠望去,兩根1700多米長的主纜橫跨茅尾海1000多米寬的海域,穿過兩岸174米高的主塔塔頂,首尾兩端牢牢固定在東、西兩岸近百萬噸重的錨碇上,“長龍臥波”的壯美身姿雛形初現,且待顯崢嶸。
(資料圖)
龍門大橋項目全長7.637公里,是廣西在建的最長跨海大橋,主航道橋采用主跨1098米單跨吊全漂浮體系鋼箱梁懸索橋,是廣西首座千米級跨海懸索橋。
主纜被譽為懸索橋的“脊梁”,主要作用是將整座橋的重量分布到主塔和錨碇上。龍門大橋共設兩根主纜,單根主纜由127根通長索股組成,每根索股由127根1860兆帕鋅鋁合金鍍層高強度鋼絲組成,單根通長索股長約1734米、重約38噸,每根索股可承擔極限拉力約511噸,單根主纜重約4830噸,可承擔極限拉力高達6.5萬噸。
在主纜索股架設期間,龍門大橋主航道橋所處橋址海域氣候條件復雜多變,大風、大霧、大雨天氣頻發,帶來高空臨海作業安全風險增大、索股牽引架設效率受阻、精準安裝定位難度提升等施工難題。
針對施工中存在的難題,龍門大橋項目指揮部嚴格落實廣西交投集團“擔當作為、創新提升”工作部署,堅持品質黨建引領,充分發揮黨員模范帶頭作用,積極開展“交投先鋒+攻堅突破”活動,統籌謀劃、攻堅克難,有力推進主纜架設。
強化安全風險管控。在東、西兩岸塔錨上安裝視頻監控,全天候24小時監控索股架設作業,在塔頂安裝風速測速儀,實時監測現場風速變化,如出現超過6級風速的天氣,停止現場作業;在施工過程中嚴格落實風險告知及安全管控措施,并設置“貓道長”、配備安全員,確保安全生產。
嚴格把控索股架設質量。主纜架設過程中的關鍵工序是索股的線形控制。項目通過指定專業技術人員負責索股線形調整、嚴格按照監控指令給出的數據及要求進行控制、引入先進的智能溫度監控采集系統、投入4臺高精度GPS全站儀、合理間距設置V型保型器等舉措實現索股高精度架設。
搶抓施工窗口期。為確保主纜架設工期可控,建設團隊堅持“白天牽引、夜間調索”的循環施工模式,采用雙線往復式牽引系統、索股出廠前預整型等技術,確保索股牽引架設系統高效運轉。施工期間,龍門大橋主纜最快實現14根/天的架設速度,最終僅用時50余天就完成全部索股架設。
隨著主纜架設完成,標志著龍門大橋主航道橋上部結構施工中最復雜、最關鍵的工序已經完成。下一步龍門大橋將穩步推進緊纜、索夾和吊索安裝階段,為后續鋼箱梁吊裝施工奠定堅實基礎。
龍門大橋項目建成后,將打通廣西濱海公路的“卡點”,將防城港與欽州港的時空距離由原來的1.5小時縮減至25分鐘左右,有力促進北欽防一體化,推動北部灣經濟區高質量發展,助力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