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江西遂(川)大(余)高速公路建設正如火如荼,施工一線“踩下油門”加緊建設,施工現場卻干凈整潔,完全看不到塵土飛揚、污水四處流的景象。這得益于遂大建設者們踐行“花園式施工”的新舉措。
隧道廣場打造成街頭小公園
(資料圖片)
走進遂大高速隧道廣場,映入眼簾的是因地制宜打造成為風格各異的一個個街頭小公園,“景點式”“花園式”工地提升了項目的顏值,成為項目建設最美的底色、最亮的名片。
五指峰隧道是目前江西省在建的最長隧道,其進、出口兩端各打造了各有特色的花園式工地。據介紹,在五指峰隧道進口端兩分離隧洞之間的中央分隔區、場站生活區周邊邊坡、路面邊溝外側,綠化面積共約2500平方米,種植有多桿香樟、造型羅漢松、紅花繼木、八月桂等10余種苗木;在西峰隧道進口端結合地形,針對綠化樹木的品種、顏色、高矮進行布置,綠化面積達1200平方米,在附近設置了仿古亭,給一線建設者提供了工余休閑的場所,給人一種在公園里施工的享受。同時,花園式工地打造不僅僅局限于綠化景觀布置,更注重景觀布置與實體建筑相協調,將綠化景觀結合微地形將生活區邊坡、路塹邊坡、中分帶造型等融合,形成整體。
樁基現場變成“潔序凈美”
以往樁基現場總是給人臟亂差的印象,遍布的泥漿,讓人無處立足。而遂大高速的樁基施工現場卻是“整潔干凈、花草遍地”的景象。
上猶江特大橋地處上猶4A級陡水湖風景區,該工點堅持“永臨結合”建設理念,在施工便道、臨建設施建設等融入沿線農村公路體系,助力當地鄉村振興。除施工區域外均以綠色植被或綠色覆蓋,6#、7#墩綠色覆蓋面積將達到6000平方米,占施工現場40%以上。
率先建成的花園式樁基工點的竹山高架橋、左安互通主線3號橋,整個場區規劃有運輸通道、材料堆放區、九牌一圖和消防應急物品存放區等九個功能區。橋樁基施工場地范圍內除泥漿池外全部硬化,每排墩位前部均開挖標準化大型泥漿池。竹山高架橋場地硬化就達到5430平方米,使用混凝土達1032立方米。遂大一線的樁基現場用“五線法”來落實工點標準化的理念,10多臺鉆機統一漆紅、覆蓋全新的工位遮陽篷布、統一朝向擺放整齊有序地樁基施工。
粉塵噪音開啟“智慧”管控
讓工地長出“眼睛”“耳朵”“鼻子”和“嘴巴”,看得到隱患、聽得到噪音、聞得到粉塵、噴得出水霧……這就是遂大高速智慧工地所帶來的改變。
上猶江特大橋智慧監測中心,實現從傳統工地“人盯現場”到“數據盯現場”的變革。將通過“智慧工地”調度指揮中心,發現問題及時督促整改,實現“智慧平臺”巡查和施工現場監管的直線聯動,助力現場施工管理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再升級。平臺包含施工現場質量安全監控系統、施工現場張力壓漿監測、施工質量技術參數監測、掛籃荷載監測等6個方面,通過一系列高要求、高標準的“智慧工地”監測體系,實現對施工現場的信息化管理目標,有效提升項目質量、安全及標準化施工管理水平。
在5G網絡加持下,環境監測及噴淋系統可以通過各路傳感設備采集現場風速、溫度、顆粒物等參數,并實時上傳至“智慧工地”系統。值得一提的是,當現場揚塵監測值超過“智慧工地”系統中設定的閾值后,自動噴淋控制系統通過接收系統發出的開關指令,實現自動、及時噴淋降塵。同時,該系統可設置自動噴淋時間段,每天定時噴淋,避免環境污染。
目前,遂大高速工地標準化、落實文明施工規范成為常態,打造展現文明施工、傳播綠色的‘花園式’新工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