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烏蘭察布9月14日電 題:內蒙古牧民楊登扎木蘇戍邊40載:像界碑一樣守好一草一木
中新網記者 張林虎
“只要我不離開這里,就要把這份責任擔起來,要像界碑一樣守好祖國的一草一木,為邊境穩定貢獻綿薄之力。”在蒼茫的四子王旗江岸蘇木(蘇木相當于鄉鎮)的邊境線上,牧民楊登扎木蘇用40年的堅守,走出了一條不平凡的護邊路。
圖為楊登扎木蘇(資料圖)。 蘇日娜攝
104公里的安寧
四子王旗位于內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市境內,總面積2.5萬平方公里,是內蒙古19個邊境旗縣之一。
在四子王旗104公里的邊境線上,有這樣一群人,他們既是牧民,也是居邊護邊的重要力量,配合邊境管理部門管邊控邊、守邊護邊。
江岸蘇木北與蒙古國交界,這里地廣人稀,常年干旱少雨,風沙肆虐,邊境線一帶放眼望去只有連綿起伏的沙丘、戈壁和偶爾出現的駱駝。
40年前,邊境派出所需要設立護邊員崗位,楊登扎木蘇主動請纓擔任護邊員。自此以后,不管嚴寒酷暑、風吹雨打,他40年如一日地巡視自己管護的邊境線,堅定地守護著祖國的邊境線,把青春和熱血奉獻在這片神圣的土地上。
其間,楊登扎木蘇還協助邊境警官維護轄區的安全和穩定,發揮著邊境前沿觀察員、信息員、預警員的作用。
圖為楊登扎木蘇在喂牲畜(資料圖)。 蘇日娜攝
40年的堅守
“邊疆穩定不僅是國家的事,也是我們牧民的事,沒有國家的邊疆和平,哪有我們牧民的幸福生活。”楊登扎木蘇說。
1994年5月,楊登扎木蘇憑借自己的經驗預判發現了一名企圖越境的女子,并協助當地邊防派出所將其抓獲,成功阻止了一起偷越國(邊)境事件。
迎著朝陽出發、伴著夕陽回家。40年來,楊登扎木蘇用腳步丈量著轄區的每一寸土地,對邊境線上的每一條小道、每一塊石頭都熟記在心。
楊登扎木蘇是一名老馬倌,多年的牧馬生涯練就了非凡的本領,他可以通過馬蹄印的大小和形狀,輕松辨認出馬的品種,也可以通過馬蹄印跡追蹤馬的來往去向。
2004年,蒙古國十幾匹馬越過邊境線,在四子王旗邊境走失,當地邊防連隊和派出所合力尋找無果,想到了“能人”楊登扎木蘇。楊登扎木蘇經過3天追蹤,成功將馬匹全部追回。
圖為楊登扎木蘇(中)和其他戍邊員合影(資料圖)。 蘇日娜攝
一輩子的承諾
近年來,草原生態逐漸恢復,草原上的動物也逐漸多了起來,偶爾有黃羊等動物越境,楊登扎木蘇總是及時發現并處理,并將邊境的鐵絲網加固,排除盜獵等隱患。
40年來,楊登扎木蘇累計巡邊5000余公里,協助派出所維修邊境鐵絲網5公里,先后被內蒙古出入境邊防檢查總站授予十大護邊員、內蒙古出入境邊防檢查總站第三政治工作協作區最美護邊員、2022年度優秀護邊員,還入選2023內蒙古好人榜。
“雖然每天都做著重復的工作,但看到邊疆穩定,牧民生活幸福,就覺得很有意義。”這是楊登扎木蘇40年來對守邊護邊這份職責的真情告白,和對家鄉草原的誠摯熱愛。
楊登扎木蘇出生于1954年,盡管已經年近七旬,但豪情壯志仍然不減。“作為邊疆的一員,我們不僅要過上美好幸福的生活,維護邊境穩定同樣是不可推卸的責任,我愿意為之奮斗終身。”楊登扎木蘇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