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任文雨-學生中心
編/文宣部
“老師,老師,我們下節課做什么呀?”
(資料圖片)
“老師,我太喜歡上你的手工課了!”
“老師,我要把這個獅頭放我媽媽的車里,保佑她平安!”
……
在小學部CCA放學路上,我們聽到了小朋友們對CCA手工課堂的喜愛和期待。這要歸功于一群“特殊”的老師——來自蘇州大學藝術學院2019級的師范生們。以實習老師的身份加入海歸學校的他們,為小學CCA課堂注入了全新的活力。
為保證課程的教學質量,在選拔階段,學校就對實習老師們做了充分的背景調研。實習老師們都來自蘇州大學的推薦,經過層層篩選,各個身懷絕技,有著扎實的美術與師范專業基礎,在校期間表現好,成績優,極大地樹立了我們對實習老師的信心。同時,我們也緊鑼密鼓地開展了一系列培訓活動,更好地幫助實習生們盡快轉換角色,融入海歸集體。
老師們所授課的主題是創意手工,學年初始,他們就來到了海歸學校開始給為期12周的小學CCA課程做準備。制定教學計劃、撰寫上課詳案、制作教學PPT,試講磨課……所有的前期準備都為精彩紛呈的CCA課堂做了鋪墊。
接下來就讓我們走進CCA課堂一睹大家的風采吧!
01
落葉風鈴
一根木棍,幾縷麻繩,串上幾顆五顏六色的珠子,掛上幾片公園里撿來的落葉,再吊上一枚銅鈴,一年級小朋友們在清脆的落葉風鈴聲中露出了歡快的笑臉。
02
落葉剪貼畫
落葉不止可以裝飾風鈴,還可以變成創作的素材和工具來表現自己內心的想法,在小朋友們的手上,它們搖身一變成為各式各樣的剪貼畫和粘貼畫。天然的配色,人工的造型,二者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小朋友們盡情發揮著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貼出一幅幅精美的畫作。
03
植物拓印
拓印技藝是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蘊含著獨特的文化內涵和精神價值。同學們在課堂上學習了這一古老的印刷技術。老師們利用拓印的原理,帶領同學用古老的方式留住自然的美好。幾片樹葉組合在一起,染上墨水,用不同的力度和頻率敲打,便能呈現出了一幅幅別出心裁的植物拓印作品。
04
醒獅文化鑒賞
“醒獅”在民間文化中有驅邪避害的寓意,被作為吉祥瑞物代代相傳。醒獅造型威猛,色彩鮮艷,學生們在學習了醒獅文化之余,利用扭扭棒制作醒獅獅頭??雌饋砗軓碗s的制作過程,在老師的耐心指導下,每位同學都輕松地做出了屬于自己的醒獅。
05
塑料瓶的變身
生活中隨處可見的塑料瓶垃圾在同學們手中變成了一件件獨一無二的藝術品。廢物的再利用既讓同學們提高了環保意識,也讓大家享受了變廢為寶的創作樂趣。有的同學把塑料品制作成了實用的筆筒、花瓶,還有的同學利用多個塑料瓶的組合,創作出了一座座夢中的城堡。
06
奶油膠DIY
質地如奶油般順滑的奶油膠,不僅色彩鮮明豐富,且附著力強,配上不同的膠嘴,可以擠出不同花樣,深受同學們的喜愛。若能利用奶油膠制作出非常實用的日常用品,那更是一件讓同學們成就感滿滿的事情。
07
皮影戲
皮影戲是中國民間古老的傳統藝術,據史書記載,皮影戲始于西漢,興于唐朝,盛于清代,元代時期傳至西亞和歐洲,可謂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在過去還沒有電影、電視的年代,皮影戲曾是十分受歡迎的民間娛樂活動之一。在課堂上,同學們對皮影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并自己動手制作了皮影人物。
08
趣味書法
在本課中,同學們學習如何將書法藝術作為裝飾本身,去美化、改造物件,使其煥然一新,甚至成為新的裝飾品。傳統書法與繪畫、手工等藝術形式結合,給書法帶來更多可能性,讓學生在趣味性活動中體驗書法,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并鍛煉學生創新思維能力,使其了解藝術的無限可能性。
除了這些課程,還有黏土畫、石頭畫、蒂凡尼燈罩……本學期,同學們在這些蘇大老師們的帶領下盡情地享受創意手工的樂趣。實習老師王譯函說:
“孩子們是快樂的源泉,是老師的精神支柱。在近五個月的時間里,我們見到了海歸學校新穎的教學方式,學習到了和孩子們溝通的方式,從磕磕絆絆到得心應手,孩子們總是熱情地圍著我們打招呼,從一句句歡呼的‘CCA老師來了!’見證了我們從‘大學生’到‘小老師’的成長。這段實習的經歷如同璀璨的光,陪我們走過一程,也在我們青春的航線里寫下難以磨滅的一筆,相信十年、二十年后再回憶,還是會笑著談過這段經歷。希望星光與燭光同在,校園更創輝煌,孩子們健康成長?!?/p>
此次與蘇州大學的合作,對于兩校來說,是一項合作共贏的創舉。我們感謝蘇州大學藝術學院向我校輸送的優秀人才,實習生們也因此獲得了走進課堂的機會,提高了教學能力,進一步將理論知識應用于課堂實踐,為以后走向工作崗位奠定了扎實基礎。
感謝來自蘇州大學的年輕老師們為小學部帶來豐富多彩的CCA課程,祝愿你們前途似錦,未來光明!
關鍵詞: CCA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