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來自內地的HKDSE老師,無論教導內地學生,還是香港學生,他都能得心應手,跟同學們打成一片,還建立了亦師亦友的師生關系。
他緊跟時代步伐,不斷增值自己,與學生分享快樂,力求做到讓每一節課都生動有趣;激發學生最大的學習動力,考取理想的大學。
他就是Arvin Wan老師,現任職香港遵理國際教育HKDSE數學科、經濟科老師兼班主任。
【資料圖】
教育事業給予他最大的成就感
在深圳大學修讀經濟學碩士學位后,抱著造益社會的想法,Arvin 選擇投身教育行業?!皬母冻龊突貓蟮谋壤齺碚f,老師的回報是比較大的。看著學生一天天地成長,這種感覺非常好。”
Arvin 原希望當一名高考輔導老師,幫助年輕人考上好大學,踏上更光明的前途。他發現,內地除了普通高考以外,還出現了HKDSE這條新興的賽道。當時HKDSE課程在內地的發展方興未艾,Arvin 看到了舒展才華的機會。
有著33年的香港教育經驗沉淀、作為HKDSE教育行業領航者的遵理,深深地吸引了Arvin,他確定,自己未來的事業要在這里展開。
他深諳HKDSE教育的優勢所在
云海谷校區的教育環境,也讓Arvin眼前一亮。這里的學生常常要到戶外學習,有時候上課地點還在高爾夫球場,或者到設計館體驗射擊項目。豐富的戶外課程,既能拓寬同學們的眼界,又能豐富他們的興趣愛好,有益于身心成長。
Arvin明顯地感覺到這套教育系統的優勢——HKDSE不但為考生鋪就一條通向海內外名校的黃金賽道,而且非常注重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
在硬件設計上,遵理HKDSE的課堂擯棄大班教學,全部采用小班制,每個班不超過30名學生。這樣的設置,讓老師可以一對一地與每位同學充分溝通,增進對孩子們的了解,并通過設計科學的學習計劃,保證讓每個孩子都能接受到良好的教育。
遵理提供了豐厚的教育資源
Arvin初到遵理執教時,正值HKDSE體系在內地的快速發展期。在深圳,提供HKDSE教學的機構有十幾所,但教學水平參差不齊。
而在香港,遵理擁有超過33年的香港高中教學經驗,從過往的會考、A-Level,到近十多年的HKDSE,遵理掌握大量考評數據,Arvin堅信,遵理能夠幫助內地HKDSE教育獲得更好的發展。
Arvin也從日常教學工作中看到,這里的教研團隊無不鍥而不舍、盡心盡力地培養學生。他相信,這里的學生一定能有效地提高學習成績,以至得到更優秀的全人發展。
不得不提的是,遵理還有一個優越之處,那就是教學資源?!白窭頌槔蠋熖峁┩陚涞呐嘤枺芙o予豐厚的資源支持。比如教研活動需要香港總部支持,我們都會得到積極迅速的回饋?!盇rvin說,這是遵理在業內最具有優勢的地方,所以,他非常有信心能帶出成績優異的班級。
他讓每一節課都充滿樂趣
很多同學都知道,Arvin Wan老師的數學課和經濟課都很好玩,這是Arvin對自己的要求。
在備課的時候,Arvin就很注意加入案例,因此,哪怕是大家印象中枯燥的數學課,Arvin都會把生活中相關的案例聯系起來,讓同學們形象地理解,數學是如何來源于生活的。
至于Arvin的經濟課,他會讓同學們模擬大件商品的購物決策,比如買房子。“讓學生圍繞剛學過的知識點進行討論,那么同學們就會明白,所學的知識跟生活中的現實案例、問題都是有關系的,他們學到的知識也是很有用的。”
研究生時期乒乓球比賽的團體冠軍照片 Arvin是隊長
為了讓每一節課都有趣,Arvin做了大量的“儲備”工作——保持開放的心態,不斷吸收最新的知識。“當你把自己的知識庫逐步充實了之后,再面對課本上的知識,就能夠從知識庫里提取相關的案例出來,學生就會覺得課堂上的知識點是很有趣的,燃起對學科的興趣,更主動地發掘和學習?!?/p>
Arvin保持著每天閱讀的習慣,工作之余不管多晚,他都要了解最新資訊,Arvin還很喜歡讀歷史小說,積累的講故事能力,也為他的課堂增添了更多樂趣。
“亦師亦友”是這樣煉成的
要教育處于叛逆期的青少年,對很多老師來說都不容易,但是對于Arvin來說卻絲毫不成問題,因為學生總喜歡帶著大大小小的問題去找他商量。
Arvin是怎樣擁有這種“神奇能力”的呢?“老師首先要得到學生的信任,讓學生有興趣聽你說話,認可你的能力?!泵刻煺n余時間閑不下來,Arvin積累的知識發揮了作用?!爱斈隳軌驇蛯W生解決問題,他們覺得你很有‘料’,他們就會信任老師,而這種信任是師生關系中最重要的。”
Arvin有一個與孩子們共同的愛好,那就是旅游?!拔医洺8鷮W生分享旅途中的趣事,給他們看旅游的照片和視頻?!笨釔蹜敉膺\動的Arvin曾經騎自行車從成都出發到拉薩,也曾經到海南島環島騎行,這些趣事都讓學生們聽得津津有味。
一邊讓學生快樂學習,一邊讓他們奮發努力,這也是Arvin非常厲害的地方。他用了一招“目標激勵法”——學習沒有動力,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學生不知道好好學習之后,能考到多好的學校、以后能實現多大的成就。
Arvin高中就讀的班里,就有一半的同學考到了國內前四名的大學,這一段既是他個人最驕傲的經歷,也是他激勵學生最直觀的案例。
“我會用自己或者身邊的例子告訴學生,通過努力可以走向人生巔峰,成功,離他們并不遙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