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著力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要堅定維護“重要產業鏈供應鏈安全”。湖北省委省政府高位謀劃和強力推動高質量供應鏈物流發展,特別是湖北省第十二次黨代會就此提出明確要求后,成立湖北省高質量供應鏈物流體系建設領導小組,出臺了三年行動計劃,引進世界500強企業組建楚象、國控兩家供應鏈標桿企業等。當前,湖北省發展改革委員會正牽頭推進供應鏈物流相關工作,湖北省委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正在研究整合物流管理職能,湖北省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正在研究如何支持供應鏈標桿企業做大做強。湖北省交通運輸廳、商務廳、經濟和信息化廳按職能和分工落實供應鏈物流相關工作。宜昌、黃岡、十堰、荊門等地政府也積極跟進,研究和推動本地供應鏈物流發展。
在以上背景形勢下,政府應在掌控供應鏈關鍵錨定物、培育核心企業、數字化供應鏈平臺建設、供應鏈安全與韌性等方面加強支持力度,從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推動供應鏈穩定發展。
(相關資料圖)
掌控關鍵錨定物培育鏈主企業
供應鏈“供”的是物品,“應”的是信息、資金和信用,“鏈”的是客戶群。無論是一個地區還是一個企業,發展供應鏈首要的是梳理并掌握供應鏈錨定物。省級層面需要著眼全局掌控關鍵錨定物,如煤炭、糧食、礦石、稀有金屬、汽車及零部件、天然氣等。市級層面需要結合產業鏈發展需要掌控重要錨定物,如宜昌市擬結合本地產業結構和重要錨定物,培育和打造煤炭、糧食、化工、油氣等4條供應鏈。十堰、襄陽、漢江平原可培育和打造農產品供應鏈。
掌握關鍵錨定物的同時,還需要以此為基礎培育供應鏈鏈主企業,從而帶動和壯大鏈屬中小企業群。
重構傳統產業供應鏈條。充分發揮汽車制造、鋼鐵制造、高端裝備等領域產業基礎優勢,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產業供應鏈。完善煤炭、礦石等原材料供應渠道布局,加快建設大宗商品交易場所和網絡貨運平臺。
壯大新興產業供應鏈條。聚焦光電子信息、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汽車等產業,打造更多具有產業生態主導力的“鏈主”企業。培育一批平臺物流企業和多式聯運綜合服務商,以及一批具備規模化、一體化組織能力的綜合型物流企業。
引進供應鏈物流頭部企業。引進供應鏈管理和多式聯運企業,打造樞紐建設運營標桿企業。招引一批集儲運貿一體化、第三方物流、貨運平臺等優勢企業,重點引進全球和國內物流品牌企業區域總部、分撥和轉運中心、結算、運營和研發中心等落戶。
培育本土供應鏈企業。除了繼續發揮東風汽車物流、武鋼鋼貿物流等央企供應鏈企業作用外,對交通物流集團等省屬平臺企業可結合湖北產業鏈現狀和發展趨勢,在一定時期賦予其某些領域的供應鏈鏈主角色,并進行考核激勵,以便在關鍵時刻發揮穩定作用。對九州通醫藥物流等這類市場催生出的供應鏈鏈主企業,納入政府支持范圍,發揮其穩定產業鏈的作用。
提升供應鏈企業服務能力。當前,湖北供應鏈企業缺乏懂得和運作供應鏈的專業人才,相關供應鏈企業可安排業務骨干赴省外領先供應鏈公司進行學習。同時,成立供應鏈專家委員會、加強與大專院校的合作、發揮協會等中介組織的作用等也能夠在短期內提升專業服務能力。
建設數智化服務平臺提升抗風險能力
供應鏈沒有金融的介入,難以做強做優延長,但風控是供應鏈金融的前提。目前,在供應鏈領域,企業孤島或平臺孤島是全面實現產業數字化、數字金融化面對的最大挑戰。這一現象不僅使得產業的網絡生態難以建立,而且也阻礙了企業間的協同,特別是中小企業的運營和準入成本高昂。為此,需要圍繞數智供應鏈發展,提供可靠、有效的信息(數字化和透明化)、信用(物和數據的信用)支撐。
加強供應鏈企業服務平臺建設。支持以企業發展戰略為指引,以優勢產業錨定物為牽引,建設圍繞供應鏈集群建設和發展各類集成研發設計、集中采購、組織生產、物流分銷、終端管理、金融服務、品牌營銷等功能的供應鏈綜合服務平臺。
推出湖北省供應鏈公共服務平臺。公共服務平臺應突出基礎性、功能性、公益性,重點集聚政策咨詢、信息聚集、經濟預警、研發支持、信用、金融服務、技術推廣等服務功能,打通交通、民航、鐵路、郵政、海關、市場監管、稅務等部門物流公共信息孤島,推進供應鏈金融生態化,進一步助推供應鏈壯大延伸。
當前,重慶、河南鄭州等地在供應鏈公共服務平臺方面已取得了一些成效,其經驗可供借鑒。重慶智慧物流公共信息平臺,集合鐵、公、水、空四種聯運方式,實現渝新歐以及城市物流配送等多種物流方式為一體,同步提供電子政務、增值服務等相關服務。鄭州則已實現運輸鏈條的信息共享,其國際陸港多式聯運綜合服務平臺與鄭州機場國際多式聯運數據交易平臺、河南保稅物流中心“買賣全球網”、“貿易單一窗口”平臺實現了互聯互通。
謀劃一體化布局增強供應鏈韌性保障
區域之間的競爭越來越體現在供應鏈之間的競爭。面對鄭州空港大通道、西部陸海大通道、西安國際陸港(中歐班列)等周邊競爭態勢,可參考重慶、湖南等地的做法,圍繞鄂州花湖和武漢天河機場、長江和漢江航道、浩吉鐵路、中歐班列等,謀劃“通道+口岸+園區+市場”一體化布局,為供應鏈企業提供更多物流通道選擇。
如重慶依托鐵水聯運引領五大國際通道及集疏運體系,重點建設東向(渝甬鐵海聯運、渝滬江海聯運)、西向(渝新歐國際鐵路聯運)、南向(渝黔桂新鐵海聯運、渝深鐵海聯運)、北向(渝滿俄國際鐵路)和航空五大國際物流通道體系。
供應鏈不僅是穩定產業鏈、提升價值鏈的關鍵,更是營商環境優劣的重要標志。政府應充分發揮在供應鏈的安全性與韌性、核心企業與鏈屬企業之間的協同關系,推動供應鏈穩定發展。
作為供應鏈控局的重要基礎和手段,還要引導企業在產業鏈延伸、產業園運營、上下游資源鎖定、跨界資源整合、融資渠道拓展、衍生品應用、投資運營機制創新、采銷和渠道優化等諸多領域深化拓展。面對日益嚴峻的綠色貿易壁壘,應引導供應鏈企業著手打造綠色供應鏈體系。
此外,制訂供應鏈發展等相關支持政策尤為重要,應加大對供應鏈企業培育、平臺建設、模式創新、通道開辟、綠色發展、人才聚集、重大專項研究、提升國際化服務水平等方面支持力度,更好發揮政府作用。
(作者為湖北省交通運輸廳黨組成員、總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