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7月28日,蘭原高速蘭考至封丘段項目黃河特大橋主橋完成最后一根橫梁吊裝,提前一個月實現合龍。這座連接河南蘭考與封丘的特大型橋梁,是河南省高速公路“13445工程”重點項目的控制性工程,其合龍標志著項目建設取得決定性進展。
蘭原高速蘭考至封丘段項目全長30.263公里,采用雙向六車道高速公路標準,設計時速120公里。其中黃河特大橋全長9104米,主橋為140+360+360+140米鋼混組合梁三塔斜拉橋,鼎式索塔中塔高160.5米、邊塔高154.3米。
工程建設中,隧道股份項目團隊攻克多項技術難關。黃河地質條件復雜,面對3米超大直徑、106米超長鉆孔灌注樁施工易塌孔、難清孔等挑戰,項目團隊通過調制PHP特種泥漿、配備旋流器等專用設備確保成樁質量。副橋3米超大直徑樁基采用了“分布式樁底、樁側后壓漿”技術、自動化設備和智能化控制系統,直接提升樁基承載力20%左右。
面對主橋傾斜索塔施工難題,項目團隊聯合科研單位優化傾斜橋塔可調主動橫撐設計,通過實時監測數據動態調節支撐力,有效抵消塔柱內傾位移與應力;運用全站儀、無人機三維掃描等技術實現高效率的橋塔空間位置控制,同步構建數字孿生平臺,實現橋塔施工全程可視化管控。
副橋20孔100米跨徑鋼混組合梁為國內同類型橋梁最大規模。“為減少對黃河河灘生態的影響,項目團隊摒棄傳統方案,創新采用特大型架橋機整孔架設100米鋼梁,配合1470噸反提作業工藝,實現了百米跨徑裝配式鋼混組合梁整體安裝建造技術的重大突破。”隧道股份蘭原高速蘭考至封丘段項目負責人朱金龍介紹,該工藝不僅可降低用鋼量,還增加了混凝土橋面板的壓應力儲備,減少開裂風險,提高了結構耐久性。此外,項目團隊自主研發的智能監測系統可全程記錄梁體制造和架設過程中的關鍵數據,優化施工流程,使架梁更安全高效;運用聲發射檢測技術,對架橋機主梁及關鍵構件的損傷進行識別及定位,以此評估架橋機的安全性。
針對主橋、副橋及東跨大堤橋預制混凝土橋面板濕接縫焊接量大、質量控制難的問題,項目團隊聯合設計單位及高校推出無焊化方案,使焊接量減少65%以上。這一創新不僅降低了施工人員勞動強度,還將每個安裝段焊接時間縮短2天,至合龍時累計縮短工期30余天,焊接質量也得到顯著提升。
據悉,蘭原高速蘭考至封丘段項目建成后,將形成平行于連霍高速的東西向大動脈,對服務中部崛起戰略、助推中原城市群發展、促進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李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