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年級第一牛津畢業”沖上熱搜
被質疑的所有“神仙標簽”都是真實的
(相關資料圖)
前不久,一位博主katekate朱朱 分享了她在畢業典禮上的視頻,分享她以牛津大學第一名的成績在數學建模專業畢業了!并拿到牛津大學200%的博士獎學金。
「牛津大學」「年級第一」「200%獎學金」,這些標簽每個單拎出來都已是讓人瘋狂膜拜了,更何況全集中在一位女生身上。
于是 #中國女孩年級第一牛津畢業# 的話題迅速登上熱搜,截止發稿,已引起1.7億閱讀,8.2億討論。
然而,一片的夸贊之后,這位深圳女孩朱朱,評論區也迎來了大量的質疑——質疑她的學歷造假,質疑她是微商,形容她是“學媛”“騙子”......
她的個人經歷、地址等信息被扒,過往言論被“挖墳”,朋友的身份信息也受到牽連,甚至她的日常生活和人身安全也受到了影響。
漫天的惡意席卷而來,朱朱并沒有被擊退,而是開始了正面回應,就有了網友感慨的“爽文一般”的反擊——用官方可查的證據和真才實學的能力,證明被質疑的所有“神仙標簽”都是真實的。
質疑牛津學歷造假?牛津官網鏈接甩出來,在接受采訪時提供學生證、錄取offer、在校所獲榮譽及畢業生導師評價等等,有理有據不帶怕的。
質疑她專業造假,出題測試她?她很快用解題的方式作出了回應,網友還不信,她便直播做題,讓大家心服口服。說她水實習?查一查LinkedIn,她有2年的J.P.Morgan(摩根)和高達4年的Goldman Sachs(高盛)工作經驗。
來源:LinkedIn
然而,即便所有引起爭端的身份全都在互聯網上可以被查實,她依舊被嘲諷“微商”“學媛”“炒作”……
于是她又上傳了第二個視頻,并且發布了一條“反思”微博,在這里也展示給大家:
面對質疑,這個僅28歲的女孩不僅勇敢為自己發聲,同時還鼓勵女性發聲:“好像很多人想告訴我,博士不該是這樣的,搞數學的不應該是這樣的。”“我希望可以對減少社會對博士生和科研者的刻板印象。希望下一次,在世界另外一個角落,一個女孩子分享自己成就時,那個想罵她‘學術媛’的人,會想起我做的那道數學題。世界不完美,但仍然是一個值得努力去改善的世界。”“我們不可能掌控別人的言論,但是我們可以掌控的自己的人生。”“我希望女性的成就應該勇敢說出來,應該被看見。”……確實,她并非是大家刻板印象中“女學霸”“女博士”,但這個世界是多元的,做學術和愛打扮并不沖突,做事業和懂生活也不沖突,愛分享、愛塑造平臺人設并不是問題,只要有真材實料,一樣值得人們尊重,而這不分男女。因為這次熱搜,讓朱朱曝光在廣大網友面前,深扒她的個人經歷,才發現她的成長故事,比小說更精彩。
小學被勸退,媽媽家教2年后跳了6級
12歲考上深國交,16歲考上牛津
據了解,朱朱祖籍在湖南,在深圳長大。母親曾經是中科大少年班的畢業生,父親則是人工智能方向的博士。然而,朱朱小學時是個“學渣”,是校方眼里典型的“問題少女”,她不喜歡穿校服,還總是刨根問底,如果老師的回答不合道理,她就會以遲到早退抗議……10歲那年,她因被校園霸凌和身體原因,經常缺課,學校以她長期缺勤、成績不好、不聽管教,對其勸退。那一年,她讀四年級。朱朱的媽媽做了一個極具風險的決定:索性讓她退學,自己在家教。而這一教,便是兩年。2004年,她開始了在家學習的生活。朱朱回憶,在家學習時,媽媽更像是一個導師的角色。比如關于三角函數,不同于學校里老師一步步講解教授,媽媽會告訴她,關于這個問題可以看哪幾本書,如果感興趣,她就可以自己看、自己學習,不懂的就去問。她每天的學習時間也與同齡人不同。常常是上午10點開始學習,到了中午和媽媽外出吃個午飯,再回來學習到下午5點。有一次,父親心血來潮給朱雯琪講了拉格朗日中值定理,詳細到每一步的證明,洋洋灑灑十幾頁紙,看得她震撼不已。自此,朱雯琪第一次感受到數學之美。在父母的支持下,兩年家教,她學完了6年的課程。2006年,媽媽為朱朱物色到了深國交。當時的深國交才剛剛創辦不久,然而其頗具自由度的選課制、走班制,以及小班教學的新穎辦學方式,深深吸引了朱朱的母親。在經過數學、英語和面試后,朱朱考進了這所后來被譽為“牛劍收割機”的國際高中。經過深國交四年的滋養后,朱朱迎來人生轉折點——她收到了來自牛津大學數學系本科的錄取通知書,成為牛津大學歷史上最年輕的華人女學生。2010年,16歲的朱朱在叔叔的陪伴下,去牛津大學面試,被主考官形容“還是個baby”。說起牛津大學的生活,朱朱笑道,“我是被牛津養大的。”因為年紀小,大學生不再由英國本地人做監護人,于是學院便成為了朱朱的監護人。從此,朱朱開啟了一個人在英國,在牛津的奇遇般的全新旅程。叔叔帶朱雯琪去牛津面試
離開金融圈回到牛津大學
從世俗“成功”回歸熱愛的數學
2014年,20歲的朱朱在牛津完成學業,以年齡最小的應屆生身份畢業。隨后她一頭扎進華爾街,入職世界頂級商業銀行摩根大通。她夢想著改變世界,而金融是最有效的方式。2017年,她第一次跳槽,被國際投資銀行高盛集團聘為合伙人,有了自己第一套房子和第一輛車。朱朱在中環工作2020年是個轉折,她毅然決定放棄200萬的高昂年薪,重回牛津大學攻讀碩士,并獲得年級第一的成績畢業。隨后取得牛津兩個獎學金博士offer,一個是數學方向,另外一個是數學建模方向(獲得200%的獎學金),現在,她繼續在牛津攻讀博士學位。相隔10年的兩張牛津學生證
有很多人不解或者好奇她的選擇:放棄光鮮靚麗的工作和優厚的年薪,辭職要重回牛津大學繼續讀博士,到底是為了什么?朱朱表示:在摩根、高盛等公司工作的7年里,投行的高薪工作,讓她獲得了世俗意義上的“成功”。但嘗試了奢華的生活后,她陷入了一種“虛無主義”的價值焦慮中,像是“失去了生命中的錨”。長期以來,朱朱習慣用數學思維尋求每個問題的“解”,于是她又開始翻起了論文,從大二大三的數學開始復習,一門一門地看MIT和牛津的公開課,把自己變成一個“996做題家”。對數學的熱愛,在她心中逐漸復蘇了,相隔10年,她再次回到了牛津。“我意識到,數學是我生命中的1,金融、朋友、甚至身體,對我來說都是后面的0。或許我曾有迷茫,但終不敵所愛。”26歲,朱朱再次入牛津關于未來,朱朱表示,自己未來的規劃是繼續將數學研究下去,成為像她導師那樣的人,學成之后,回國為所在領域做一點貢獻。她還有一個夢想,就是在金融圈和學術圈之間,充當一個橋梁,對接雙向資源。朱朱的成長經歷很難復制,但也正如有網友抨擊她文風很微商時所言:“陽春白雪,大花棉襖,微商,生命力,草根,勵志,百花齊放,多好呀。”在我們傳統的教育理念里,往往會強調讓孩子遵循某些固定的規范,而忽視孩子的個性成長。正所謂“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在“規范”的教育模式下,許多孩子的個性被壓制。
那些像朱朱這樣從小個性突出,有某個方面特長的孩子,可能被判定為“叛逆”“不聽話”“不服管”等,沒有得到合適的教育,大有可能從此被埋沒。
而一直以來,國際學校都非常倡導個性化教育,其國際化的課程設置、多元化的文化氛圍和豐富的課外活動等,都能夠從多方面鼓勵孩子在自己的領域探索,尊重孩子的個性發展。
無疑,朱朱是幸運的,她的爸媽并沒有因為她的個性“與眾不同”就把她當成“異類”,而是因材施教給她最合適的培養,給她選擇合適的學校,讓她得以自由生長,發揮優勢。
朱朱的成長和收獲,除了她自身的自律努力外,離不開父母睿智的選擇和支持,離不開在國際學校和牛津大學的學習經歷。無疑,國際化學校給了朱朱這個從小“與眾不同”孩子,一個成長成才的新出路。
關于國際教育,就不得不提香港,無論是辦學歷史、教育條件、升學成績還是性價比,在亞洲數一數二,近期是香港熱門學校入學申請高峰期,有意向申請的家長,趕緊規劃!歡迎添加升學顧問老師一對一咨詢規劃。
?本文綜合整理自南方日報、深圳商報、科學網等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