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近年來,隨著中國交通運輸事業的快速發展,人們的出行方式有了更多的選擇。 從傳統的公共汽車、火車、飛機、輪船,到今天的包車、私家車、磁懸浮列車、私人飛機、 網約車等。公交車也從上車買票到如今的手機支付、一卡通支付了。
根據史料記載,1901年,汽車第一次進入上海。1922年8月13日,華商董杏生經營的公利汽車公司開辟上海市區首條公共線路,形成靜安寺——曹家渡——兆豐花園(今中山公園)——愚園路——靜安寺的環線,沿途不設固定車站。 隨后,英國人在1924年成立英商上海公共汽車有限公司,該公司的第一條公交線路9路自靜安寺開始,沿福煦路(今延安中路)、愛多亞路至洋涇浜外灘。后來隨著新的公交線路不斷開通,該公司先后發行了公交金屬專用幣。本人藏有該公司大約在1926年發行的一套公交專用幣,這套金屬專用幣雖然歷經將近100年,但是保存完好,也成為上海一個重要的公交發展史的見證。
在這套公交幣種,一枚面值為5分,材質為銅鎳合金,顏色為銀白色,外圈的正面有英文 “GOOD FOR FIVE CENTS”字樣,背面四周有英文“C.G.O.CO.LTD SHANGHAI”(中國上海通用公共汽車有限公司)字樣,金屬幣的正面為數字“5”并沖成鏤空的陽文。 另一枚是陰刻面值二分半幣,制造材料為黃銅,外圈的正面有英文“GOOD FOR 21/2CENTS”字樣,背面同樣刻有“C.G.O.CO.LTD SHANGHAI” 。最后一枚為陰刻面值2分的公交金屬幣,也使用黃銅材料,刻有該公司標記。
當時,在上海乘坐公交是按照路程長短來收費的,所以公交幣有不同的面值。這3枚公交幣難能可貴的是,在設計時考慮到為了給盲人搭乘公交提供便利,選擇硬金屬制造,并采取鏤空的設計,在觸摸時公交幣時能根據手感獲知面值,上面還刻有英文,方便不懂中文的外國人使用。